急诊患者倒地身亡,挂急诊号被要求做检查医生不见了,患者18分种等待时间发病身亡,这到底是谁的过错看,因胸闷心慌,勉县男子汤*武去勉县医院看病,没想到急诊科医生先让心电图室做检查。然而,心电图室医生却迟迟不见,直到等待了18分钟后,病人栽倒在地医生才赶来。不幸地是汤*武却因“室颤”不幸身亡。
挂急诊被要求做心电图迟迟未见医生
今年45岁汤*武家住勉县新街子镇。3月10日下午6时许,他突然出现了胸闷、心慌、气短的症状。这时,他赶紧给朋友、侄子和女儿打了电话,让人帮忙赶紧送他去勉县医院。
急诊科医生并没有进行把脉、听诊等治疗措施,而是让患者赶紧上三楼去做心电图。“那时他已经脸色苍白,浑身难受了。”汤*辉说,无奈之下,他只好和朋友扶着叔叔上了三楼的心电图室,然而科室的门却锁着,里面也没有人。
根据勉县医院的收费票据显示,10日下午6时30分就汤*武已经挂了急诊;6时42分,又缴纳了心脑电图室的检查费。汤*武的女儿说,她赶到时,父亲正在医院三楼的检查室门口椅子上坐着,然而里面并没有医生。无奈之下,他们多次到一楼找急诊科医生,要求能否联系下检查室医生。
等待18分钟医生赶到时已无力回天
汤*辉说,因为找不到心脑电图室医生,他们只好不断催促急诊科医生联系,但却未果。等待了10多分钟后,汤*武直接从坐着的椅子上滑了下去,他更加着急了,再次跑到了一楼,直接将急诊科医生强行拉上了三楼。
根据勉县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14日出具的《调解意见书》显示,死者汤*武10日下午6时在朋友陪护下到勉县医院诊治;6时38分挂号后,由急诊科医生接诊,要求做心电图进一步确诊;6时42分,交纳心电图诊查费后接受诊查,此时由于心电图值班室医生已前往其他科室给病人做检查,在此期间患者病情逐步恶化;6时55分左右倒地,心电图室医生7时返回后为汤润物做检查,显示为室颤;7时15分左右无生命体征。
事故属于意外索赔可走司法途径
3月14日下午,记者来到了勉县医院,投诉科一位负责人说,这个事故属于意外,如协商不成建议家属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患者来的时候已经下班了,我们心电图室就一个值班医生,那时恰好去住院部给病人做检查了。”这位负责人说,根据调查,从当天下午6时42分上楼做检查,到7时值班医生赶到,中间确实让患者等待了18分钟。“急诊科医生问诊后,就让他先做检查,还是他自己上的三楼。”这位负责人说,等到急诊科医生听闻患者“栽倒在地”时,便赶紧赶到了现场进行急救,随后心电图室医生也赶到并进行检查,发现患者是“室颤”。
这位负责人说,“室颤”也就是心脏骤停,往往发病在几分钟内。“其实就是他栽倒在地时,‘室颤’才发病的。”这位负责人说,而急诊科医生不到两分钟赶到现场,随后心电图室医生也赶到,因此“严格来说,我们的急救是从他栽倒在地开始的,所以并无过错。”
“如果检查的早,我爸爸可能就会及早得到治疗。”汤*武的女儿说,她还有个弟弟在上高中,以后的日子都不知道该咋过。
这位负责人说,如果患者认为救治过程有过错和过失,建议家属申请司法鉴定,通过司法途径来解决。
医疗过错参与度的评定方法,包括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下如何鉴定医疗损害结果与医疗过错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等专门性问题。医疗过错参与度被划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任四种,根据不同的责任程度,对当事人的权利影响不同。
社保医疗保险是指基本医疗保险,由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组成,根据账户情况报销不同范围的医疗费用。个人账户支付门诊、急诊、定点药店购药以及超过起付标准但个人应负担的医疗费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社保住院报销情况如下:在职职工需在医院的门诊、急诊看病后,医疗费用超过1800元方可报销,报销比例为50%。而70周岁以下的退休人员,
医疗保险报销的条件包括:就医时选择合作医疗指定医疗机构;所需药品、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符合基本医疗保险的标准,急诊和抢救费用也符合要求;在社会医疗统筹基金的支付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