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条的规定,凡是违法或者违章医疗行为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都属于医疗事故。
医疗关系的本质是一种契约关系,即医院与患者之间就患者疾患的诊察、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形成的意思表示一致的民事法律关系,一般称之为医疗服务合同。患者到医院挂号,表示该医疗服务合同已经成立,在医院和患者之间产生相对应的权利义务关系。医院的权利主要为接受患者的报酬,而义务则包括以治疗为目的进行医疗活动、在实施医疗行为之前履行说明的义务、医疗过程中遵守医疗规章制度、严格医疗程序,以及保障医疗后果。
根据医疗服务合同的要求,如果医院一方在医疗过程中,因医护人员的过失,造成责任事故、技术事故或者医疗差错,损害患者的健康甚至造成死亡后果,属于违约行为,应当承担违约责任。然而,从过失医疗行为侵害公民健康权、生命权的角度看,医疗事故无疑又是一种侵权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也就是说,医疗机构的过失医疗行为既侵害了患者的合同预期利益,也侵害了患者的固有利益,构成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根据《合同法》第122条的规定,受损害方有权选择依照合同法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或者依照其他法律要求其承担侵权责任。因此,在医疗事故纠纷中,患者既可以基于医疗机构违反医疗服务合同规定的义务要求医疗机构承担违约责任,也可以基于医疗机构侵害其人身、财产权利要求医疗机构承担侵权责任。
就实际情况而言,选择侵权责任确定医疗事故责任的性质对受害人更为有利,并且在现实和理论上也是如此。这样的选择更有利于保护患者的权利,避免患者因不清楚医疗关系的合同性质而不敢索赔,同时也可以防止医疗机构以合同约定为由拒绝对医疗事故的受害人进行赔偿。
医疗事故的民事责任构成要件如下:
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是指在加害人的加害行为或其物件与受害人的损害结果存在事实上的因果关系的前提下,确定加害人是否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的问题。事实上的原因只是反映了行为与结果之间的事实上的联系,并不直接引向侵权责任。行为人要对其行为结果负责,除了存在事实上的因果关系,还必须认定其行为是否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在判断是否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即是否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时,着重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涉及到法律政策、案情的具体社会环境、当事人的特定状况、时代背景以及伦理价值观念等因素,需要综合考量。
手术同意书的法律效力及法律责任。手术同意书是患者的授权行为,医疗机构需征得患者同意进行手术。手术同意书中的免责条款可能无效,医院和医务人员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手术风险非医师过错造成,且由于医学局限性导致,则医院或医生不承担责任。但医务人员若在同意
医疗事故中民事责任竞合的认定及其特点,主要体现为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在医患关系中,双方建立医疗服务合同关系,当医疗机构违约并侵害患者权益时,患者有权选择追究违约责任或侵权责任。双重请求权存在限制,最终只能行使一个。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为损害赔
针对一些医院不配合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现象,卫生部昨天明确表态,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委托医学会直接判定伤残等级,医院承担全部责任。卫生部强调,医疗机构违反法律的有关规定,不如实提供相关材料或不配合相关调查,导致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不能进行的,应当承担。医疗机构
医生由于自己的过错,导致病人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加重,可以向医院提起赔偿。如果协商不成,可以申请鉴定,鉴定结论做出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医院应承担何种责任后,可以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0条规定计算赔偿额度。造成患者死亡的,赔偿年限最长不超过6年;造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