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担保法》规定,抵押定义为: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对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债权的担保。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房屋抵押就是一种具体的抵押方式,是指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了保证债务履行而将自己所有的房屋或享有处分权的国有房屋提供出来作担保,如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则债权人有权依法处分抵押房屋,并在处分抵押房屋所得价款中优先受偿。提供抵押房屋的当事人称为房屋抵押人,接受抵押房屋的原债权人称为房屋抵押权人。房屋抵押人必须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不得设定房屋抵押。凡他们已设定的抵押,当为无效。
从法律角度分析,房屋抵押是一种担保方式,也是一种法律关系,有下列特征:
(1)房屋抵押是原债权债务关系的担保,原债权债务关系是主合同,房屋抵押是从合同,它以原主合同的合法有效存在为前提条件,本身不能独立存在。(2)抵押的房屋可以由抵押权人保管,也可以由抵押人保管,通常情况下由抵押人保管。保管人应谨慎保养所抵押房屋。(3)负有清偿债务义务的一方不履行义务时,房屋抵押人可以直接行使房屋抵押权,不依靠债务人的行为即可实现其权利。(4)抵押物须是房屋,房屋抵押人可以是债务人,也可以是第三人,抵押人必须对抵押的房屋拥有所有权,如果抵押房屋是国有房屋,则抵押人必须对该抵押房屋享有处分权。(5)房屋抵押权的设定,一般采用书面形式,并应明确规定担保的范围。(6)房屋抵押人将房屋抵押后,并不丧失房屋的所有权,因此,抵押人应自己承担房屋意外灭失的风险。(7)房屋抵押权是一种担保物权。如果房屋抵押人未经房屋抵押权人同意,将抵押房屋转给第三人时,房屋抵押权人对抵押的房屋享有追索权,房屋受让人因此受到的损失,由房屋抵押人承担。
房屋抵押人是法律关系中的一方当事人,既享有权利,也须承担义务。
房屋抵押人享有如下的权利:(1)房屋抵押人对抵押的房屋享有所有权,并有权取得抵押房屋的各种收益。(2)房屋抵押人对抵押房屋享有处分权,但若想转让抵押房屋,须事先征得房屋抵押权人同意。(3)可以对抵押房屋多次出抵,但须保证数个房屋抵押权所担保的债权总额不大于抵押房屋的价值。(4)可以将抵押房屋出租。
房屋抵押人承担的主要义务是保管义务,即妥善保养,维护抵押房屋。由于抵押人对抵押房屋的侵害行为,致使抵押房屋的价值减少时,房屋抵押人应恢复抵押房屋的原状或提供与减少的价值相当的担保。如果抵押的房屋毁损灭失,抵押人应以其他财产充抵抵押的房屋,在抵押房屋因不可抗力等不能归责于抵押人的事由而毁损灭失时,抵押人可以以赔偿请求权向房屋抵押权人提供担保,也可将赔偿请求权让与给抵押权人而获免责。
房屋抵押权登记的具体流程,包括提交申请、受理申请、审核、登记、收费发证和立卷归档等环节。同时介绍了根据《担保法》的相关规定,特定财产抵押需要办理登记手续,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其他财产抵押可自愿办理,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房屋抵押担保期限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办理流程。在我国,房屋抵押担保期限自房地产抵押合同登记生效之日起至主合同债消灭之日止。办理房产抵押手续需提交抵押登记申请书等文件,经过审查核实后,登记机关会在房地产权利证书上加盖抵押专用章并记录在册,最后收取一定费用并
先成立租赁关系后设定抵押权的情况,涉及相关法律法规如《合同法》和《担保法》。在租赁期间,即使所有权发生变化或抵押人将已出租的财产抵押,租赁合同仍然有效。抵押人应告知承租人和抵押权人关于已出租的事实,否则需承担赔偿责任。这种制度体现了租赁权的物权化原则
房屋抵押和房屋按揭的异同,包括法律关系主体、贷款用途和目的、法律关系内容、法律关系的客体以及买卖合同和担保合同标的物的区别。房屋抵押涉及借款人、贷款人和房屋抵押人,贷款用途不特定;而房屋按揭涉及购房人、房产商和按揭银行,贷款专款专用。两者在法律关系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