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作为三方调解型医疗责任保险的代表,通过行政文件明确了医疗责任保险在二级乙等及以上医疗机构的赔偿限额。该模式下设山西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第三方调解机构,通过免费、专业、及时的医患纠纷调解,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并在最短时间内将医患纠纷转向院外,避免冲突升级。
上海市以联保创新型为代表,通过联合共保体的方式,由优秀大型保险公司共同承保医疗责任保险,力图提高保障效果。同时,上海还试点了新型综合医责险产品,包括健康体检机构、护工服务机构等五类主险产品,从源头上杜绝“医闹”,与传统医责险渠道形成互补。
南京市以强制投保型为代表,将辖区内的医疗机构纳入医疗责任保险承保范围,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公立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必须强制投保。该模式通过大数法则,根据纠纷案件发生数和涉案金额灵活地调整保险费率,形成一套完整的制衡机制。
《侵权责任法》规定了医疗损害责任是过错责任,如果医疗行为没有过错,医疗机构不需承担赔偿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医疗机构在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医疗过错时,承担举证责任。这意味着医疗机构需要提供病历资料并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或医疗过错司法鉴定来证明自身无过错。患者一方不能干涉医疗机构的鉴定申请,否则将承担不利后果。
然而,这样的规定实际上更有利于患者一方维权。在举证责任倒置的条件下,医疗机构需要提供病历资料并申请鉴定,患者一方可以利用申请鉴定的权利提出对自己有利的鉴定要求。虽然医疗机构也可以利用技巧提出对自己有利的鉴定要求,但患者一方可以通过申请医疗过错司法鉴定来回避可能对自己不利的鉴定事项。
因此,《侵权责任法》的规定实际上对患者一方更有利,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利用申请鉴定的技巧。
一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再次申请过程。申请人对先前鉴定的”诊治概要”、”分析意见”和”结论”表示不服,并详细列举了对鉴定结果的不同看法和依据。申请人认为鉴定结果不符合事实、不科学、不公正,特别是在医疗过程的常规遵守和告知义务履行方面存在问题。因此,申请
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及医疗行为责任豁免制度。医院对于医疗纠纷投诉有详细的接待规定和处理程序,包括病历管理、科室主任的职责、患者死亡后的处理、病历复印与封存、医教部门的角色以及答复患者的时限等。医疗行为豁免制度因医疗行业的高度不确定性和医学知识的不断更新
医疗事故鉴定结论的解读。鉴定结论需得到超过半数专家的一致意见,并详细记录每位专家的意见和讨论情况。专家鉴定组需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及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分为完全责任、主要责任、次要责任和轻微责
定点医疗机构的申请书的撰写要求。包括填写方式、申请内容、机构类型选择、大型医疗设备清单的填写要求,以及提交时需附加的各种材料。同时,还提到了统计范围和单病种种类及价格目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