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为主体
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只能由中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服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城乡信用合作社及其他经营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以及上述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构成。其他任何单位包括外资金融机构和个人都不能成为本罪主体。2、行为
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玩忽职守或滥用职权,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包括但不限于:未对借款人进行审查、评估;未与借款人签订合同;在审查中不作认真、细致、全面、深入的审查;向有关批准贷款的领导虚报情节或隐瞒真相;利用职权擅自发放贷款;违反贷款利率规定等等。3、行为对象
违法发放贷款罪的对象是贷款,即贷款人对借款人提供的并按约定的利率和期限还本付息的货币资金。贷款可以是人民币或外币。如果发放的不是贷款,则不能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4、结果
违法发放贷款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具体是国家的贷款管理制度。发放贷款是中国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一项重要金融业务,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为了规范贷款行为,中国制定了一系列金融法律、法规,对有关贷款问题作出了规定。如果在办理发放贷款业务过程中,玩忽职守或滥用职权,将破坏国家的贷款管理制度,造成国家贷款的损失,影响国家金融秩序的稳定。非法发放贷款必须造成重大损失才能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这是对违法发放贷款行为量的一个重要限制。
违法发放贷款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于其非法发放贷款行为可能造成的重大损失是出于过失,这种过失一般是过于自信的过失。至于行为人实施的发放贷款行为本身,则是出于故意,尤其滥用职权,更是故意而为。然而,违法发放贷款罪属于结果犯,行为人对行为的故意并不影响其对结果的过失。因此,违法发放贷款罪仍然属于过失犯罪。
银行短期贷款的形式及其特点。短期贷款主要包括经营周转借款、临时借款等七种形式。短期贷款的特点在于期限短、风险小、利率低,可以根据企业需求灵活安排,但需要保证资产流动性并无法满足长期资金需求。
工资贷款的申请条件及流程。申请工资贷款需满足条件如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及企业职工等,并需提交相关个人资料。贷款流程包括提出申请、银行审查、签订借款合同和发放贷款。贷款额度根据借款人月工资收入的一定比例确定,最高限额为每笔不超过人
无抵押无担保贷款的基本概念、申请条件、所需资料以及申请手续。无抵押无担保贷款又称为信用贷款,主要面向有稳定收入来源的个人。贷款发放基于个人信用,利率相对较高。申请该贷款需准备身份证明、收入证明等材料,并满足中国大陆居民、从事正当生产经营活动、稳定收入
违法发放贷款罪可以构成单位犯罪,犯罪主体包括中国境内设立的中资商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企业集团服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城乡信用合作社及其他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