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银行业法 > 商业银行法 > 商业银行设立 > 贷款政策调整是不可抗力吗

贷款政策调整是不可抗力吗

时间:2025-01-16 浏览:21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6375
我们在很多合同中都看到过,因不可抗力产生的后果一方不承担相应的责任,那么贷款政策调整是不可抗力吗,关于贷款政策调整的法律规定有哪些呢?下面,为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关于贷款政策调整的法律知识,供大家学习参考。

贷款政策调整是否属于不可抗力?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国家的房贷政策并不会从根本上导致商品房买卖合同不能履行,只会对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的付款条件产生影响,且这种影响不是不能克服,因此国家房产贷款政策的调整应不属于不可抗力事件。

最高人民法院对情事变更原则的适用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对情事变更原则的适用做了明确规定:合同成立以后客观情况发生了无法预见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请求法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法院应当根据公平原则,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变更或者解除。

从上述规定也可看出,在适用情事变更原则时法官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

贷款政策调整是否算作情事变更

对于贷款政策的调整对购房交易双方产生的影响能否适用情事变更原则,应该具体分析:

1. 若认购协议中对付款方式有明确约定

若认购协议中对付款方式有明确约定,且购房者有权选择一次性付款、分期付款、银行按揭支付的,购房者不得以房贷政策调整为由不履行相关协议,违反协议的定金不予返还。目前不少开发商都在协议中增加了办不了贷款的情况下不退定金的约定,像这种有明确约定的,定金当然无法退还。

2. 若认购协议中仅约定了按揭贷款一种付款方式

若认购协议中仅约定了按揭贷款一种付款方式,在此情形下获得贷款是购房的唯一途径,若贷款政策调整后导致购房者无法取得银行贷款或首付比例提高,则此时购房者主张使用情事变更原则有一定的合理性,司法实践中对此情形也会予以审慎的考虑。

3. 若认购协议中对付款方式没有明确约定

若认购协议中对付款方式没有明确约定的,鉴于付款方式多种多样,房贷新政只会对商品房买卖合同中的付款条件产生影响,而不必然导致买卖双方合同目的不能实现。购房者对房贷新政的出台并非不可预见或风险并非不可防范和控制,相反购房者已预见到,只是轻信房价还会大涨,对风险不作防范和控制,所以仍进行投机购房或高位购房,在此情形下很难适用情事变更原则,因此如果想退房的话就拿不回定金了。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当事人一方构成根本违约时另一方可否要求解除合同

    当事人一方构成根本违约时,另一方是否可以要求解除合同的问题。文章介绍了合同解除的定义和法律依据,详细阐述了法定解除的五种情形,包括不可抗力、拒绝履行、债务人迟延履行、违约行为导致合同目的无法实现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 已经签订的合同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免除责任的承担

    合同中的免责事由,包括法定免责事由和约定免责事由。法定免责事由中,主要是不可抗力,包括自然灾害、社会异常事件和政府行为三大类。而约定免责事由则是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的免责条款。但免责条款不能排除当事人的基本义务,也不能排除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责任。

  • 口头合同的解除条件

    口头合同的解除条件,包括法定解除和合同协议解除。法定解除依据《合同法》规定,包括不可抗力、一方不履行主要债务、迟延履行债务等情形。合同协议解除是双方协商一致解除原合同关系,实质上是重新建立合同,消除基于原合同产生的债权债务。

  • 合同纠纷的主要成因

    合同纠纷的主要成因,分为主观成因和客观成因。主观成因是合同一方因主观原因不想或不完全履行合同,导致纠纷;客观成因则是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非合同当事人主观意志的变化,如不可抗力等因素导致合同无法按约履行。文章还以工程合同纠纷民事起诉状为例,说明了合同纠

  • 合同解除的法定事由
  • 银行资产剥离的定义和类型
  • 如何减轻税负、增加投资收益
商业银行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