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银行业法 > 商业银行法 > 商业银行设立 > 我国投融资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是怎样的

我国投融资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是怎样的

时间:2020-05-25 浏览: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36538
投资与融资是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企业进行投资的时候就需要资金的支持,当企业的资金不足以支持投资决策的时候,企业就需要通过融资来解决资金的问题,那么我国投融资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是怎样的?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解答。

一、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政策取向

企业融资结构所显示的矛盾及转化,体现着在市场体系发育条件下企业制度所面临的矛盾,也反映了这种制度结构变革要求与传统的投融资体制的矛盾与冲突。从企业内部的融资结构变革到外部融资体制改造,都反映出了其不适应性的一面,它从效率、稳定性及市场体系的整体一致性方面提出了必须对现存投融资体制实施必要的改革。其涉及到的最主要部分有以下几点:

1.适应国有企业的转轨机制与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在政策上推进一个多层次的开放式的资本市场的发展,将会极大地改变我国目前的资本动员方式与融资效率,改变单纯依赖行政动员方式而又不至于减弱资金供给与动员能力,应通过市场体系的建设吸引民间资本,促进社会资本的积累与投资。与此相应,在政策上应建立与发展资本的民间动员机制,法人、企业与个人可参与企业的发起与项目投资,可通过开放式资本市场进行集资招股来获得社会资本,放松直至最终取消融资的行政管制与分配。

2.与企业结构转化及资本市场的开放发展相适应,金融业的资产结构与资金供给方式也需做出相应调整。这将要求对金融业的结构与银行经营管理体制做出进一步的改革:其一是要促进金融业的多元化发展,以适应市场的开放与企业的多元化发展。这包括放宽金融业进入限制,允许民间金融业的发展与规范化,实现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引进国外金融机构加入竞争行列。其二是对现有国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机制进行改造,推进其企业化经营,尤其是促进其资产结构的多元化,使商业银行的融资方式市场化,摆脱行政性干预,融资结构朝市场引导方向转化,以效率、安全性及流动性为准则,同时,银行的产权制度改革也是其市场化发展的重要内容。

3.改变融资方式与调整融资结构,势必对现行的金融业行政管理体制提出改革要求。在政策取向上,是要向逐步放宽限制,培育市场竞争机制方向转化。目前最主要的政策调整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逐步放宽对银行业分业经营的限制,逐步开辟新的业务与融资渠道,以便调整银行业过于单一的资产结构与过于单调的融资方式。其中,具有急迫要求的政策调整是放宽银行业介入证券经营的限制,使其逐步进入证券市场,调整资产结构,可考虑逐步推进,从国债、基金开始,再扩展到高风险的股票。也可以对其投资介入设置一定的安全警戒线,如规定资金投入的比例等。除此之外,须逐步放宽对信托投资、融资租赁、保险代理、委托理财等业务的限制,提供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政策空间。第二,逐步放宽对利率的管制,推进利率的市场化。利率的市场化是金融业多元化发展的重要条件,即一方面可为银行市场化经营提供工具;另一方面,可为银行业调整资产结构,控制成本,提高效率提供基本依据。未来3~5年,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利率的市场化将是完全可行的。

4.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建设多元化的直接融资体系,促进企业的市场化融资,改变其融资结构与资本形成机制。扩展直接融资体系是一项具有综合性的社会工程,它既要求市场的扩展与融资能力的提高,又要求有投融资体制上的改革,为企业进入市场与社会资本通过市场进入企业铺平道路,这个改革涉及的因素十分复杂。一是要求全国性市场与区域性资本市场的建设与规范化运作、发展,造就市场融资的硬件。二是放松对直接融资的行政管制与限制,为民间的集资以及公开上市建立一整套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刺激与吸引民间投资进人资本市场。三是放松利率管制.引进融资的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市场评价与竞争来吸引与分流社会资金,分散融资的风险。四是逐步放松直至取消对金融机构进入金融市场融资的限制,使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转向以市场为依托,开展融资业务与选择自己的融资结构,并以此推进银行资产的证券化发展,提高其流动性与风险控制能力。五是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建设多元化的直接融资体系,如基金、投资公司、社会投资机构,以及民间的投资机构,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顺利地进入资本市场。这些都是投融资体系改革所要追求的最重要目标。

二、我国投融资结构调整的思路与对策

为适应GATS及WTO的要求,我国金融业必须针对投融资结构不合理问题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加速投融资结构的调整,以适应金融市场开放的步伐。

(一)发挥市场机制在投融资过程中的基本作用,拓宽非国有经济投融资领域及其与市场的投融资通道

金融市场开放以后,从参与市场的主体构成来看,既有外资机构也有中资机构,既有国有经济又有非国有经济,他们之间存在的独立性和差异性决定了市场机制在投融资资源配置方面的基础作用。我国的投融资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可以是:首先应当把政府投资的范围基本确定在非竞争性的公益项目上,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其次,在缩小政府投资范围的同时还应转变政府对社会投融资活动的调控方式,减少直接控制和行政干预,使企业成为真正投资主体;再有,在投资主体的所有制结构方面,应当扩大非国有经济的投资范围,拓宽非国有经济的融资渠道,在政策上积极引导、鼓励非国有经济参与竞争性项目和一些基础项目的投资,以促进有效竞争,降低金融风险,推动国有经济的存量重组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

(二)逐步增加直接融资的市场份额,提高间接融资效率,使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并行发展,创造金融市场的竞争机制,实现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同时存在为交易双方提供了较多的投融资选择的机会,有利于实现最佳的交易策略,同时也有利于改善金融资源的交易条件。在我国具体的来说就是要积极培育和发展资本市场,通过降低金融交易成本、提高信息完整性、增强市场机制的作用等途径提高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和金融效率。就此而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这一进程: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积极培育能够适应开放型金融市场要求的微观交易主体;进一步明确金融监管的效率目标,继续完善金融监管体系,落实监管措施;加快金融中介机构的建设,规范中介行为,提高中介效率;改变现行的以计划为主要特点的利率体系,通过利率市场化来提高利率对经济运行调整的杠杆作用;积极培育和发展机构投资主体,尤其是确定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抑制恶性投机,提高投资效率。

在培育和发展直接融资的同时,提高我国间接融资的效率亦是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尤其是在金融市场逐步开放的情况下,随着金融竞争的加剧,这一点显得更为突出。当前,提高我国间接融资效率的途径应当是:深化国有产权制度的改革,明晰国有银行的产权关系,明确产权主体;加强和完善银行内部管理,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现代业务素质;积极进行金融业务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增强在开放的金融市场上进行业务竞争能力;转变政府职能,减少政府对商业银行业务活动的直接干预,为银行的经营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提高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降低国有经济对银行信贷资金的过度依赖。

(三)改善政府对投融资的宏观调控,建立有效的投融资风险约束机制和宏观调控体系

即便在金融市场放开的条件下,政府仍有必要采取经济、法律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对投融资活动进行宏观调控,但这种调控必须保证市场机制的基本调节作用,是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的。在整体宏观调控体系中,政府应当以预测性、指导性的投资总量计划引导各类企业的投融资行为,通过货币政策、手段调节社会的信用总量。政府在退出竞争性项目投资的同时要加快培育为投融资主体服务的市场中介机构,促进信息的公开传播,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为企业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使投融资行为符合市场需要和产业发展规律,实现责权利的统一。

(四)深化银行体制改革,建立能够适应金融市场开放的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和体系

首先,从外部条件和政策方向上给予商业银行真正的经营自主权,包括补充资金的自主权、发展机构的自主权、贷款决定自主权以及融资方式的自主权,促进商业银行向主动型和市场化的投融资业务发展。其次,从银行的内部改革及经营管理方面:商业银行要提高业务发展的技术含量,最大限度地挖掘产出潜力,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提高银行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其充分适应新技术应用、新产品的开发和经营管理方式的需要;按照经济效益原则,跟踪市场变化,灵活调整经营策略,实现富有效益含义的经营领域的置换和银行价值的最大化。

(五)适应金融市场开放的要求,在安全、规范的前提下积极推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从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进一步发展我国资本市场的思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在推进国有经济重组和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基础上,扩大证券发行的规模和数量,促使企业面向市场筹资,特别是要积极拓展非国有经济证券融资的渠道;改善和优化资本市场的结构,积极扩大企业债券、投资基金发行和流通比例;深化体制改革,逐步淡化资本市场的计划管理额度控制和证券发行的行政分配,转变政府职能,从资本市场监督者和管理者的职能定位出发构建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资本市场监管体系和交易体系;建立和健全资本市场法律法规体系,规范资本市场参与者的行为,保护投资者利益,按照公平、公正、公开与诚信的原则,为资本市场发展创造一个有序、高效和规范运作的制度环境。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负债比权益的含义

    负债比权益的含义及其重要性。负债比权益比率用于衡量企业的资本结构和长期偿债能力,反映财务杠杆的使用程度,过高的比率增加资本风险,过低则可能反映企业资本运营能力欠佳。合理把握借款经营风险是企业稳定发展的关键,需谨慎处理企业资本结构中的负债和权益平衡问题

  • 股票配资的定义和流程

    股票配资的定义及流程。在配资前,客户需了解合作模式和条款,如风控措施和账户限制。签署合作协议后,客户需存入风险保证金,并获得账户密码后开始交易。配资客户需根据操作情况选择合适的配资比例和资金规模。

  • 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与市场经济规律

    中国银行业在市场经济规律下的转型发展,指出银行正逐步向商业银行转型,追求利润最大化。文章还分析了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背景,包括金融市场开放、购买力不足、利率调整以及风险转移需求等因素。此外,文章还涉及了保险合同纠纷处理和解除的问题。因银行操作失误导致保

  • 易地搬迁补偿标准与分散安置贫困的法律指导

    易地搬迁补偿标准包括旧房拆除奖励、贫困人口住房补助和非贫困人口住房补助。贫困人口可以免费居住安置房。根据《"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第五条,相关省、区、市需要加强对投融资主体的监管,规范贷款行为,防范经营性风险和政府债务风险。同时,要制

  • 私募基金发行服务协议怎么写
  • 国有企业融资要求是如何规定的
  • 郑州统一房屋征收安置补偿标准
商业银行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