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在减少现钞使用、便利公众支付、刺激消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受到商业企业和消费者的普遍欢迎。然而,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市场的蓬勃发展也带来了监管不严、财务纪律违规、缺乏风险防范机制和公款消费、收卡受贿等问题,严重扰乱了市场秩序,助长了腐败行为。
为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国务院办公厅于2011年5月23日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民银行监察部等部门关于规范商业预付卡管理意见的通知》,要求商务部门对单用途商业预付卡进行强化管理,并制定行业标准和管理办法。商务部于同年起草了《管理办法》,并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期间,在商务部网站和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上公布了草案,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最终,《管理办法》于2012年9月21日以商务部2012年第9号令的形式公布。
《管理办法》明确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的定义,包括发行主体、使用范围、性质和形式等四个方面的属性。发行主体必须是从事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的企业法人;使用范围限于本企业或本企业所属集团或同一品牌特许经营体系内;性质上明确其为一种预付凭证;形式上可以是实体卡和虚拟卡。
《管理办法》将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的发卡企业列入调整范围,其他行业不适用该管理办法。对于各类发卡企业,《管理办法》明确了备案时限、备案机关、所需提供的材料和备案变更等事项。已备案的发卡企业可以在发行的单用途卡上标明备案编号。
《管理办法》对“实名购卡制”、“非现金购卡制”、“限额购卡制”等三项制度进行了详细规定。个人或单位购买充值记名卡,或一次性购买1万元(含)以上不记名卡的,必须进行实名购卡。单位一次性购买单用途卡金额达5000元(含)以上或个人一次性购卡金额达5万元(含)以上的,以及单位或个人采用非现场方式购卡的,必须通过银行转账,不得使用现金。单张记名卡的限额不得超过5000元,单张不记名卡的限额不得超过1000元。
为保证单用途卡预收资金的安全,防范兑付风险,《管理办法》设立了资金存管制度,要求规模发卡企业、集团发卡企业和品牌发卡企业将部分预收资金委托商业银行进行监管。
《管理办法》重点对发卡企业进行过程监督,采用信息化手段对其进行动态监测。规模发卡企业、集团发卡企业和品牌发卡企业应在每个季度结束后登录商务部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业务信息系统”,填报上一季度的单用途卡业务情况。
《管理办法》还明确了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的职责,并规定了不同违规情况下的处罚机关和处罚方式。为了提高管理效果,《管理办法》还设立了公示企业违规信息的处罚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关于设立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营运资金额限制。商业银行在境内设立分支机构需拨付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营运资金,总额不得超过总行资本金的百分之六十。申请设立分支机构需提交申请书、财务会计报告、高级管理人员资格证明等资料,经国务院银行业监
征信机构在采集个人信息时所禁止的内容。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的规定,征信机构不得采集个人宗教信仰、基因、指纹等敏感信息,以及其他法律和行政法规禁止采集的信息。在特定情况下,即使告知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并取得信息主体的特别授权,征信机构也只能收集特定类型
夫妻一方征信问题对购房贷款的影响。在银行征信系统联网下,夫妻购房贷款时,银行会核实双方征信情况。如一方征信有问题,银行可能不批贷款。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贷款通则》规定了借款人基本条件,包括合法身份、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良好信用记录等。因此,建议了解具
商业银行接管期限的延期问题。文章指出,在特定情况下,由于内外部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商业银行可能会出现接管延期的情况。对此,文章分析了延期接管对银行自身以及整个金融体系可能产生的影响,并探讨了商业银行如何有效应对接管期限延期的问题,包括采取积极措施应对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