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于2004年2月发布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2号“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IFRS2),并于2005年1月1日起生效。IFRS2规定,对于经理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应采用公允价值法,但在极少数情况下,如果无法可靠计量权益性工具的公允价值,也可以采用内在价值法。同时,还要披露按公允价值确认的净收益和每股盈余。
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发布了第25号意见书(APB25),该意见书采用内在价值法计量股票期权。根据这一方法,补偿成本仅限于计算日(通常是授予日)股票的市场价格与行使认股权的价格之间的差额。由于大多数合格固定认股权的行使价格至少等于计算日的市场价格,因此不会产生需确认的补偿成本。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的123号准则公告(SFAS123)是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指南性文件,也提出了股票期权的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即内在价值法和公允价值法。
SFAS123适用范围更广泛,适用于所有与股票有关的补偿计划,包括股票购买计划、固定和变动认股权安排、受限制股票和股票增值权,以及正常商业过程中用股票交换商品和劳务的交易。除符合一定限制条件外,所有股票认股权和相关计划均为补偿性的,并需采用SFAS123的计算方法和披露要求。因此,该准则较APB25更为严格。
实行经理股票期权需要与经理层的工作业绩紧密挂钩,以激励经理层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做出贡献。
在中国,需要制订和完善与股票期权相关的会计准则,明确经理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方法和披露要求。
在选择经理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方法时,需要慎重考虑内在价值法和公允价值法的适用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除了会计准则的制订,还需要建设完善其他相关制度和法律环境,以确保经理股票期权的有效运用和合规性。
详文见《商业会计》2008年10月第20期。
美国股票期权制度的问题,包括是否应视为一种支出以及其实施过程中的争议。同时,文章也对中国股票期权的实施问题进行了冷静思考,指出在推进股票期权制度过程中需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税收政策、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管。
股票期权制度在我国的技术难点及对策。股票来源方面存在政策不明确和公司法限制两大难点,政府可制定相关政策和修改公司法以应对。行权价格方面难点在于缺乏统一标准,可能被人操纵,需制定统一标准并确保发行定价市场化,同时政府应支持ESO计划与改制上市同时进行。
股票指数期权的基础知识,包括其作为金融衍生品的定义、乘数设计、品种选择、最小波动点和保证金等方面。股票指数期权以股票指数为标的物,乘数设计需考虑多种因素,品种选择包括美式和欧式期权的选择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最小波动点的不同规定和保证金的含义及要求。
审计风险的客观性质和人为因素。客观风险主要来自会计准则和制度的执行偏差,特别是公允价值计量对企业财务的影响。人为因素包括审计手段本身的风险和执业环境风险,如社会发育程度、企业主动造假和官员腐败等。为控制审计风险,会计师事务所应学习和贯彻国办56号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