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4月26日,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作为全球第一个由政府监督管理的股票期权交易市场,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批准下正式成立。该交易所推出了标准化股票期权合同,并开始进行买权的交易。起初,只有16种股票的期权合约可供交易,第一天的成交量仅为911张合约。但随后,交易量迅速增加,到1974年3月,成交量已超过1972年OTC市场全年的交易量。同年全年成交合约所代表的股数,甚至超过了美国证交所全年的股票成交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他交易所也相继加入股票期权交易业务。1974年美国证券交易所、1975年费城证券交易所、1976年太平洋证券交易所和中西部证券交易所纷纷推出股票期权交易。直到1977年3月,SEC批准上述交易所可进行股票卖权交易。1982年纽约证券交易所也开始从事股票期权交易。
与场外交易(OTC)相比,交易所内的股票期权具有标准化合约、规范的运行规则和监管制度等优势,更方便一般投资者进行交易。这克服了OTC市场规范性和流动性不足、交易成本较高等缺陷,因此股票期权市场得到了迅速发展。
目前,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股票期权交易中心。交易的股票期权种类已从1973年CBOE成立时的16家最热门股票发展到1400多种,其中包括在证券交易所和NASDAQ交易的最活跃的美国股票和外国公司股票。
CBOE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期权交易所,也是全美第二大金融证券交易所。该交易所拥有在证券交易所委员会注册的300000多个经纪商和强大的销售网络。
除了美国,其他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开办股票期权业务。1978年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荷兰的欧洲期权交易所都开始进行股票期权交易。20世纪80年代以后,股票期权市场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法国、德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交易所都开始了股票期权交易,并且交易量不断增加。
此外,还有许多交易所推出以股票为原生产品的期权品种。根据The1998IFRHandbookofWorldStock&CommodityExchanges的资料显示,在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的240个证交所及期交所中,有23个国家和地区的32家交易所进行股票期权的交易,其中21家是证券交易所。
美国股票期权制度的问题,包括是否应视为一种支出以及其实施过程中的争议。同时,文章也对中国股票期权的实施问题进行了冷静思考,指出在推进股票期权制度过程中需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税收政策、加强信息披露和监管。
国外股票期权的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包括内在价值法和公允价值法。内在价值法以股票市价超过行权价的差额为计量基础,在服务期内逐渐摊销递延报酬成本。而公允价值法以授予日的期权公允价值确认成本并摊销,通常采用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计算公允价值,不存在期末
股票期权制度在我国的技术难点及对策。股票来源方面存在政策不明确和公司法限制两大难点,政府可制定相关政策和修改公司法以应对。行权价格方面难点在于缺乏统一标准,可能被人操纵,需制定统一标准并确保发行定价市场化,同时政府应支持ESO计划与改制上市同时进行。
股票指数期权的基础知识,包括其作为金融衍生品的定义、乘数设计、品种选择、最小波动点和保证金等方面。股票指数期权以股票指数为标的物,乘数设计需考虑多种因素,品种选择包括美式和欧式期权的选择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最小波动点的不同规定和保证金的含义及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