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期权作为一种薪酬制度,与金融衍生工具中的股票期权不同,它是指“经理股票期权”(Executive Stock Option,ESO)。ESO的主要内容是:公司董事会下属的薪酬委员会授予经理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以一定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的选择权。经理人持有这种权利,通过在规定的时间以规定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行权),可以获得股票市价和行权价之间的差价。这种制度将经理人的个人利益与股东权益的市场体现即公司股价联系起来。
股票期权的具体条款已在一份法律合同中明确规定,包括购买股票价格、行使期权的条件、时间以及期权的有效期。例如,某先生于1999年1月1日被某公司授予10000股的股票期权,价格为5元/股,行权期为4年,每年可行权2500股,期权计划的有效期为10年。这是一个简单的股票期权的例子。
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将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个人利益与股东的长期利益联系起来,避免了传统薪酬制度下经理人员行为短期化倾向,使经理人员从公司股东的长远利益出发实现公司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在西方许多国家,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得到了广泛的推行。
从股票期权的分布程度来看,早在1974年,全球前500家大工业企业中就有52%的公司实行ESO制度;到1986年,有89%的公司向高级管理人员实行ESO制度;1990年后,这一比例仍在上升,并迅速扩大到中小型公司。据统计,在1996年评选的全球500家大工业企业中,有90%以上的企业向高级管理人员采用了股票期权的薪酬制度,并且股票期权在高级管理人员的年收入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股票期权在公司总股本中所占比重也在逐年上升。在美国,到1996年底,35家大公司的59名高级主管人员所拥有的股票(含期权)的价值已超过1亿美元,其中46人既非公司创建人,又非继承人。股票期权获得的报酬已成为美国公司高级管理人员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新技术产业的公司如微软、英特尔、雅虎等,目前已大量采用经理人股票期权的薪酬制度。
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公司也在进行经理人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试验,并逐渐形成趋势。一些在香港上市的红筹高科技公司如联想、方正等,向高级管理人员授予股票期权;武汉有资产经营公司作为大股东,向其下属的某中商、某中百和某鄂商三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实施以年薪制为主的股票奖励计划;深沪两地的一些公司也积极探索试验股票期权计划。
利用股票指数期权和股票指数期货进行套期保值的策略。通过具体例子解释了如何利用看涨股票指数期权进行套期保值,以及股票指数期货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文章指出,股票指数期权可以锁定价格变动的风险并获取有利收益,而股票指数期货主要锁定风险但可能放弃获利机会。这
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问题,分析了制度设计本身和实施环境对激励机制的影响,特别关注了股票期权制在转轨经济中的适用性。文章还指出国有上市公司质量低下的原因并非只是激励不足,而是与经理的特权有关。国有上市公司经理正分享两种体制的好处,却没有承担成本,导致公司
克·修斯的期权定价模型在股票指数期权定价中的应用。文章介绍了欧式看涨和看跌股票指数期权的定价公式,并使用具体示例解释了如何根据给定条件计算期权定价。通过该模型,投资者可以计算出股票指数期权的合理定价,为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原始股上市后的交易方式。原始股上市后被称为限售股,需等待一年后才能交易。交易途径包括:一是通过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时的发行方式,包括发起设立和募集设立;二是通过证券交易场所内的股份转让方式。发起人的股份三年内不得转让,而其他股份需遵守证券交易规则进行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