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履行抗辩权的举证责任如何确定
时间:2025-01-10 浏览:16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举证责任是实务中争议较大的问题,当一方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时,是否要承担对方未同时履行的举证责任,实务上有不同的理解。一种观点认为,应由行使同时履行抗辩的一方负举证责任,以证明对方未为给付或给付不符合约定。另一种观点认为,行使同时履行抗辩的一方不必负举证责任,应由提出履行的一方负举证责任。
同时履行抗辩权的举证责任的确定
争议的焦点
在实务中,关于同时履行抗辩权的举证责任的确定存在争议。当一方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时,是否应该承担对方未同时履行的举证责任,这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不同观点的对比
有一种观点认为,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的一方应该承担举证责任,以证明对方未按照约定进行付款或付款不符合约定。然而,另一种观点认为,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的一方无需承担举证责任,而应该由提出履行要求的一方承担举证责任。
笔者的观点
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履行合同义务属于积极义务,而未履行属于消极义务。消极义务不适用于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因此应该由积极义务方承担举证责任。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5条第2款的规定,对于合同履行争议,应由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
举证责任的解释
在合同纠纷中,当事人对合同履行发生争议时,根据法律要件分类说,应由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因为否认权利存在的一方当事人应当就权利消灭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合同义务因一方当事人履行而消灭,因此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应当对合同履行事实或无法履行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权利人的举证责任
根据举证规则,根据司法解释的规定,在权利人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时,对于对方当事人是否履行合同,应由负有履行义务的对方当事人承担举证责任。否则,将会使权利人因无法举证而承担败诉的风险,并可能被追究违约责任,从而损害自身权益。这与同时履行抗辩权的立法宗旨保护抗辩权人的合法权益相矛盾。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顺序履行抗辩权的构成和效力
顺序履行抗辩权的构成和效力。构成条件包括双方存在同一双务合同、债务存在先后履行顺序等。效力方面,后履行一方有权在先履行一方未履行或履行不当时拒绝其履行要求,且行使不安抗辩权时仍可行使顺序履行抗辩权,拒绝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不构成违约。
-
先诉抗辩权在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中的适用范围
先诉抗辩权在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中的适用范围。先诉抗辩权仅适用于一般保证,不适用于连带保证。同时,本文列举了三种情形下保证人一般不享有先诉抗辩权,包括债务人住所变更导致履行债务困难、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以及保证人书面放弃先诉抗辩权。
-
什么是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的相关内容。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时效期间届满后,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文章详细阐述了诉讼时效的认定方法,包括时效期间的起算、分期履行债务的情况、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请求权和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
-
行使履行抗辩权的规则
行使履行抗辩权的规则。对于先履行抗辩权,当对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时,可以选择不通知对方,未通知不构成合同责任;而对于不安抗辩权,应及时通知对方。对于先履行义务一方存在重大瑕疵或部分履行的情况,行使先履行抗辩权时应通知对方,给予对方改正机会,以减小损失。
-
先履行方的抗辩权
-
默示毁约与不安抗辩权区别是什么
-
民法典合同中一般保证责任范围包括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