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担保法及其适用解释的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如果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内未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保证人将免除保证责任;如果债权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保证期间将适用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对于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情况,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将从判决或者仲裁裁决生效之日起开始计算。
根据担保法及其适用解释的规定,要起诉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主债权人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首先,在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内对主债务人主张权利,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其次,在主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判决或者仲裁裁决生效之日起,二年内起诉保证人。如果超过起诉保证人的诉讼时效,债权人将无权起诉一般保证的保证人。
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一般保证中,当主债务的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时,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也同时中断或中止。这意味着当主债务的诉讼时效中断或中止时,起诉保证人的诉讼时效也会同时中断或中止。这一规定旨在保障主债权人先起诉主债务人,等待判决结果后再起诉保证人,以保障一般保证人先诉抗辩权的行使。
根据担保法解释的规定,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可以将债务人和保证人一并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可以将债务人和保证人列为共同被告参加诉讼。然而,在判决书中必须明确指出,只有在对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后仍不能履行债务时,保证人才需要承担保证责任。这意味着法院可以简化诉讼程序,受理债权人将债务人和一般保证的保证人一并起诉的案件,但必须在判决书中明确指出,只有在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后仍无法全部履行债务时,才能对保证人进行执行。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行使先诉抗辩权后,债权人有义务先对主债务人的财产进行强制执行。如果债权人放弃或者怠于行使权利,导致该财产无法被执行,一般保证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在其提供的可供执行财产的实际价值范围内免除保证责任。这一规定从实体上保障了一般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
担保追偿权诉讼时效的计算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担保人行使追偿权的诉讼时效从向债权人承担责任之日起计算,主债务诉讼时效届满后,担保人可主张主债务人的诉讼时效抗辩权。同时存在保证人优先行使追偿权的例外情形。担保人在行使追偿权时需注意诉讼时效的限制,如果未主
担保人在行使先诉抗辩权时需要注意的四个要点,包括保证责任的明确约定、行使时间、行使条件以及先诉抗辩权的效果。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先诉抗辩权的防御性与阻却性、独立性与专属性两个方面的特性。担保人需明确只有在保证合同中明确约定保证人的保证责任为一般保证时,
先履行抗辩权的适用范围,即在合同中应当先履行的当事人不履行或不符合约定时,后履行的当事人有权拒绝履行自己的债务。先履行抗辩权的成立前提是双方债务在同一双务合同中存在互为对价关系。同时履行抗辩权允许在对方未履行债务时保留自己的给付,双方债务同时履行时,
抗辩权的定义,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学术上对抗辩权的定义存在差异,而我国的《担保法》则明确了狭义上的抗辩权。文章将重点讨论狭义上的抗辩权,包括不同种类的抗辩权如诉讼时效已过的抗辩权、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合同法中的同时履行抗辩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