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简介:
2012年5月22日,宋某向朱某借款30万元,借期为3个月,双方鉴定了一份《借款协议》,季某、肖某为宋某提供连带担保,保证期至宋某还清款止。到期后,被告宋某要求延期3个月还款,朱某表示同意,并于2012年8月22日签订了一份《还款补充协议》,将还款期限延长至2012年12月22日。到期后宋某未还款,朱某于2013年3月23日诉之法院,要求宋某归还借款30万元及利息,由季某、肖某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担保人季某、肖某以不知情双方签订了《还款补充协议》为由,要求免除担保责任。
经法院审理认为,《借款协议》中明确规定了季某、肖某为宋某提供的是连带担保责任,保证期至宋某还清款止,即使季某、肖某不知情宋某与朱某双方签订了《还款补充协议》,也不影响其担保效力。因此不能免除担保人保证责任。
根据我国《担保法》第三十条的规定,保证人在以下情形下不承担民事责任:(一)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二)主合同债权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然而,本案明显不符合上述情形。此外,在我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第三十条明确规定,如果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的数量、价款、币种、利率等内容进行变动,未经保证人同意,如果减轻债务人的债务,保证人仍然要承担变更后的合同的保证责任;如果加重债务人的债务,保证人只需对加重部分不承担保证责任。然而,在本案中,保证人季某、肖某并没有因宋某与朱某签订了《还款补充协议》而增加其保证责任。因此,他们要求免除保证责任的理由是不充分的。
根据《解释》第三十条第二款的规定,如果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合同履行期限进行变动,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保证期间应为原合同约定的或法律规定的期间。在本案中,根据宋某与朱某签订的《借款协议》,季某、肖某提供的保证期为“至宋某还清款止”,属于保证期约定不明确的情况。根据《解释》第三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对于约定不明确的情况,保证期间应为主债务履行期满之日起两年。因此,在债权人朱某主张权利时,担保人季某、肖某仍处于有效的担保期内。
我国关于担保人责任分担的法律条文,对于承担了保证责任的保证人能否向其他连带共同保证人追偿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连带共同保证中,未约定保证份额的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已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有权向其他连带保证人追偿其应当承担的份额,不受债权人是否向未承担责任
中国担保法关于债务人与担保人责任分割的问题。担保人的保证责任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在一般保证下,保证人在特定条件下可拒绝承担债务;而在连带保证下,债权人可要求保证人独自承担债务。债务人与担保人的具体责任分割取决于担保合同中的约定。
民间一般借贷担保人的时效问题。在一般保证中,如果没有约定保证期间,保证期间从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计算六个月。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同样适用此规定。此外,民间借贷案件的管辖法院确定涉及约定管辖和法定管辖的情形。合同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
甲方与乙方之间的借款合同,涉及借款金额、期限、还款方式、利息约定、担保事项等内容。合同中规定了借款期限、还款时间、利息计算方式和费用承担等细节,同时由丙方作为担保人承担无限连带责任保证。合同还提示了相关风险,包括利息约定纠纷解决方式和借条与转账凭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