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未到期债权的保全是可能的,但具体的案件需要具体分析。
1. 未到期债权的实现通常具有不确定性,原则上不可保全。然而,如果未到期债权在法律上具有确定性,尽管第三方可以行使先履行抗辩权,但在债权人没有违约的情况下,未到期债权仍然具有约束力,因此可以采取保全措施。
2. 在采取保全措施时,如果第三方既不否认未到期债权又不予配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制裁规避执行行为的若干意见》第13条的规定,执行法院可以依法冻结被执行人的未到期债权,并在债权到期后执行。第三人仅以该债务未到期为由提出异议的情况下,不影响对该债权的保全。
因此,根据法律规定,第三方有司法协助义务,在接到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后,应该暂停向被执行人支付款项,或将相应款项交至法院指定账户。
1. 对象不同:到期债权的对象是债务人根据合同应得的债权利益,而到期应得收益是债务人对其资本性质投资所应获得的利益。
2. 法律对二者应采取的保全措施不同:对于到期应得收益,法律规定的保全措施是裁定限制债务人支取;而对于到期债权,法律规定的保全措施是裁定第三人不得对债务人清偿。
3. 相对人或第三人所采用的法律文书种类不同:对于到期应得收益,有关单位采用的是通知书;而对于到期债权的第三人,则采用裁定书。
4. 相对人或第三人对保全措施享有的法律权利不同:根据现有法律规定,相对人对法院限制债务人支取到期应得收益的通知,仅有协助执行的义务,而无权利;而第三人对法院不得清偿到期债权的裁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适用民诉法意见》第110条的规定,享有申请复议的权利。
债权人对抵押物的查封规定及其查封对抵押权效力的影响。法院可以对抵押物采取查封等保全措施,抵押权人不得反对。查封不影响抵押权人的优先受偿权,但需满足抵押权在查封前设定且申请执行人的债权非优先受偿债权。特定情况下的债权如税收债权、建设工程承包人的优先受偿
债务人无偿赠与财产行为的法律后果。债务人此举旨在逃避债务,损害债权人利益,属违法行为。债权人可依法行使撤销权,向法院请求撤销财产赠与行为,并申请财产保全,提起民事诉讼,以保护自身债权安全。行使撤销权的条件和程序,以及撤销权的期限也进行了详细阐述。
合同保全制度的目的和利益,包括保护债权人利益、防止债务人财产不当减少导致债权无法实现的功能。中国《合同法》规定了债权人代位权和撤销权制度,有效防止债务人的不正当减少财产和逃债行为,为解决“三角债”和“讨债难”问题提供法律依据。合同保全制度在保障债权实
合同法中的中止履约权和合同解除权。根据立法本意,当事人享有这两项不安抗辩权利,其中中止履约权的行使条件是一方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可能无法履行债务。在一定条件下,不安抗辩权还可以转化为消灭的抗辩权,权利人可依法行使合同解除权,消灭对方的履行请求权和合同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