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之一是一方获得财产上的利益。获得财产上的利益是指通过一定的事实使财产总额增加,包括积极增加和消极增加两种形式。积极增加包括取得财产权利、占有他人财产和增强财产权益等行为。消极增加则包括未支付应付费用、未履行应负债务等情况。
不当得利的另一个构成要件是他方受到损失。如果一方获得利益,而另一方并未因此遭受任何损失,那么就不构成不当得利。
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还包括获得利益和受到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这意味着他方的损失是由一方获得利益所引起的。因果关系有多种含义,不当得利的因果关系采取非直接因果关系说的观点,即获得利益的原因事实不必与受到损失的原因事实相同,只要社会观念认为获得利益和受到损失有牵连关系,就可认定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当取得利益与所受损失不一致时,如果利益小于损失,则以利益为准;如果利益大于损失,则以损失为准。
如果存在法律上的根据,即使一方获得利益并导致他方受到损失,也不会构成不当得利。法律上的根据包括两种情况,即一开始就没有根据,以及取得利益时有根据但后来根据消失。
行政处罚的追责时效相关规定。根据《行政处罚法》,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未被发现,行政机关不再追究行政法律责任。追责时效的设定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保护行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使行政机关加强执法监督和追责力度。但追责时效也有其限制,在特殊情况下需依据
表见代理与善意取得两者之间的区别。表见代理和善意取得都是为了保护相对人的合理信赖,但二者在相对人的注意义务、适用场景及构成要件等方面存在不同。表见代理涉及代理行为的外观,其构成要件包括无权代理、客观上的代理权理由等,但存在可操作性不足和善意判断不明确
连带债务人中的一人对其他债务人行使求偿权,须因自己为财产上的给付,而使其他债务人共同免责。发生求偿权的条件如下:。求偿权的范围,不同于基于无因管理、不当得利的偿还请求权,而接近于基于委托的费用偿还请求权。免责行为人清偿连带债务的本息时,可请求自免责时
取得财产上的利益,是指因一定事实而增加财产总额。不当得利的成立须以一方取得财产利益为首要条件,若仅致他人损害,而自己并未获得利益,即使负赔偿责任,也不构成不当得利。若仅有一方获利而无他方受损,则不能构成不当得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