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法意义上来看,高利贷是指超过正常利率的借贷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包含利率本数)。超出这一限度的利息部分不受法律保护。
1、借贷用于非法活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的规定,如果出借人明知借款人将借款用于非法活动,借贷关系不受法律保护。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赌博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知他人实施赌博犯罪活动并为其提供资金、计算机网络、通讯、费用结算等直接帮助的行为,将被视为赌博罪的共犯。因此,出借人明知借款人将借款用于赌博、贩卖假币、贩卖毒品、走私等非法活动,不仅借贷合同不受法律保护,还可能面临收缴、罚款、拘留甚至追究刑事责任的处罚。
2、借款人隐瞒事实的借贷:根据《民法通则》和《合同法》的规定,违反法律规定的民事行为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都是无效的。高利贷违反了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属于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因此,高利贷的法律后果是返还财产、赔偿损失、收缴财产归国家或集体所有,或者返还财产给第三人。对于借款人以隐瞒借款用于赌博等非法活动的方式向他人借款,出借人并不知情的情况下,应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中关于“民间借贷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四倍”的规定进行处理。因此,除了返还本金外,借款人还应按照银行同类贷款利率支付利息。
高利贷的界定及私人放高利贷的合法性问题。指出民间借贷中利率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四倍即为高利贷,超出部分不受法律保护。私人放高利贷若触犯刑法,可能涉及高利转贷罪,并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文章还介绍了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对于高利转贷罪的个人和单位追诉标准
高利贷的界定及其是否构成犯罪的问题。高利贷是指索取特别高额利息的贷款行为,不受法律保护。刑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高利贷的罪名,但存在高利转贷罪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放高利贷的过程中如果触犯刑法,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高利贷的法律界定及与之相关的法律规定。高利贷未被单独列为罪名,而是通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来规范。根据规定,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利率四倍的高利贷行为被界定为非法。最高法院新规定以年利率36%作为高利贷的界定标准,未超过此标准的借贷不会被认定为高利贷。
高利贷与民间借贷的区别。民间借贷是互助性质的行为,规模较小,利息不高并受法律限制;而高利贷以追求暴利为目的,规模大,利息远高于银行利息。法律对民间借贷的利率有明确界定,而对超出标准的利率则被定义为高利借贷行为,受到法律的限制和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