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互助借贷是指在民间借贷市场中,以互助自愿和诚实信用为基本原则,自然人与自然人、自然人与企业(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进行的一种借贷行为。这种形式的借贷建立在借贷双方协商自愿的基础上,旨在实现互帮互助和互惠互利。
借高利贷者之所以选择这种方式进行消费,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天灾人祸导致食不果腹
在遭遇天灾人祸时,人们可能会面临食物短缺的情况,只能通过借贷来解决生活所需。
2. 疾病治疗
由于经济条件较差,人们平时无法进行必要的身体保养。长期的辛苦劳作可能导致严重的疾病发生,而治疗所需费用对于一般家庭来说无法承担,这时借高利贷成为他们的支持来源。
3. 婚丧嫁娶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婚丧礼仪方面,贫困的人们也希望能够体面地举办。然而,婚丧礼仪的花费较高。借贷者通常在准备礼仪期间借贷,在收到礼金后再偿还借款。
4. 子女学费
农民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到没有知识的困境,并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然而,目前昂贵的学费对于农民来说是无法负担的,因此他们转而向高利贷寻求资金。
5. 偿还旧债
一些贫困山区的农民无法按时偿还到期的债务。为了维护自己的信用,借贷者通常选择借新债来还旧债。如果借贷者不履行还款义务,他将很难再获得任何借贷机会。
6. 农业投入或日常家用
为了正常生产,农民需要购买农具、牲畜、化肥等农业必需品。然而,由于收入有限且贷款困难,他们不得不求助于高利贷。甚至一些特别贫困的人连一般的日常生活用品都买不起,只能借贷。此外,还有一些人借高利贷用于非法赌博等其他目的。在城市中,同样也有许多人因为遭遇天灾人祸、生老病死而借高利贷。
民间高利贷利率的合法性。民间借贷具有制度层面的合法性,但相关法律法规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根据最新规定,年利率超过36%的属于高利贷,而民间借贷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36%。文章还介绍了相关法律依据
高利贷者的消费类型以及发放高利贷的人群类型。高利贷者的消费主要包括因生活困难、疾病治疗、婚丧礼仪、子女教育等方面产生的借贷需求。而发放高利贷的人群则包括较为富裕的普通人家、国家公职人员以及从事投资和融资的民间机构。不同的人群放贷的对象、期限和收益率也
带他人借高利贷是否构成犯罪行为。发放高利贷超过规定利率是违法的,但带他人借高利贷本身并不违法,若存在隐瞒、欺诈等行为则违法。法律规定了年利率的限制,超出年利率限制部分的利息不受法律保护,人民法院在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时会将非法集资等犯罪线索移送公安或检察
民间借贷中的高利贷定义及利息计算方法。高利贷指借贷利率超过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四倍的行为。高利贷利息计算以高于银行同期利率四倍为基准,采用复利计算方式。高利贷表现形式包括超过法定利率的借贷、计算复利、提前扣除利息以及以他人资金转手出借等。超过法定利率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