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带责任的执行是指在主债务人无法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时,执行从债务人的财产的一种执行方式。在执行过程中,需要考虑执行的额度和顺序问题。
顺序式执行是指先对主债务人采取执行措施,当主债务人无法或只能部分履行时,才能转而执行次债务人的财产。
跳过式执行是指在按顺序执行主、次债务人后,如果仍无法完成法律文书指令,可以考虑在第二轮执行措施时不再按顺序执行。例如,在第二轮执行程序开始前就发现主债务人已无可供执行财产,就没有必要对其采取执行措施,而可以直接执行次债务人的财产,以节约司法资源。如果两者都没有执行能力,则可以中止执行,并在以后根据被执行人的履行能力灵活地进行执行。
在连带责任的执行中,还可以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灵活选择执行方式。
同时式执行是指对两个以上的连带责任被执行人同时发出执行通知书,并采取全额执行强制措施,然后合并被执行财产,完成法律文书的指令。另一种方法是按份合并执行法,即按照法律文书指令的给付内容先分配给各被执行人,然后根据执行情况进行相加来完成执行指令。这种方式适用于各被执行人都有履行能力的案件。
选择式执行是指对一般连带责任的被执行人,在查明各被执行主体的履行能力后,选择易于执行的被执行人先行执行。这种执行方式效果明显,执行周期短,在实践中比较常见。然而,这种执行方式会产生被执行主体之间的追偿权,也容易引发抗法和信访案件。
转换式执行是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灵活选择前两种执行方式,并根据案情随时转换执行方式。
不真正连带债务的本质特征,其中包括债务原因的不同、偶然间的债务联系、给付内容的不同以及独立清偿义务等。与连带债务相比,不真正连带债务的债务产生原因各不相同,各债务之间无共同意思联络,给付内容和数额也不同,且债务人各自负有独立的清偿义务。
原告张某与被告李某、王某之间的债务纠纷。原告张某借款给李某,后李某失踪,其母王某承诺两年内还清债务。关于王某是否应承担还款责任存在分歧。第一种观点认为不构成债务转移和保证担保关系,不应让王某承担民事责任。而第二种观点认为形成了并存的债务承担法律关系,
有限责任公司破产法人的连带责任问题。依据企业破产法规定,公司财产承担债务,法人无需承担连带责任,除非其侵害公司利益。同时,出资人未完全履行出资义务时,管理人有权要求其缴纳。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如违规获取非正常收入或侵占企业财产,需承担民事责任,且
不真正连带债务的特点和区别,阐述了其与连带债务的不同之处。不真正连带债务具有独立的法律关系,债务产生原因不同,给付义务内容和数额各异,债务人之间不存在责任分担,抗辩权的效力不及于其他债务人。对于不真正连带债务的处理方式和解决方式,本文也进行了详细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