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业禁止纠纷的性质如何区分
时间:2024-06-12 浏览:4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竞业禁止属于商业秘密保护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原用人单位起诉劳动者从事与原单位相同或相类似的业务或服务从而构成不正当竞争,尤其是侵害原单位商业秘密的,此时违反竞业禁止约定已经成为侵犯他人权利的手段,该争议已转化为普通的民事纠纷,不应再受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的约束。在实践中,大量发生的案例则是原用人单位以侵害商业秘密为由对劳动者和新用人单位提起诉讼。
劳动者违反竞业禁止义务的法律后果及用人单位的维权途径
一、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和竞业禁止义务
根据《劳动法》第22条的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如果劳动合同明确规定了保密义务或竞业禁止义务,这些义务将成为劳动权利义务内容的一部分。
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如果因劳动者未履行保密义务或竞业禁止义务而导致用人单位商业秘密被侵害,双方发生劳动争议,用人单位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劳动争议案中涉及商业秘密侵权问题的函》(劳社厅函1999]69号)的规定,如果劳动合同明确约定了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内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申请,并根据相关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作出裁决。
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侵害商业秘密的诉讼
如果劳动者违反竞业禁止义务,自营或参与他人经营同类营业,并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用人单位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侵害商业秘密的诉讼。
劳动者违反竞业禁止协议的维权选择
1. 诉讼风险较大
对于劳动者在离职后违反竞业禁止协议,到与原用人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公司工作的情况,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是否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原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很难取证。因此,用人单位提起侵害商业秘密的诉讼存在较大的风险。
2. 申请劳动仲裁的明智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选择申请劳动仲裁作为更为明智的维权选择。劳动仲裁委员会将受理用人单位的申请,并根据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的保密义务和竞业禁止义务,作出相应的裁决。通过劳动仲裁的方式,用人单位可以更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减少诉讼风险。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保密协议
保密协议的相关内容。协议涉及保护甲方的秘密信息,包括技术信息、专有技术、经营信息等,乙方承担保密义务。协议规定了保密期限、保密费的数额及支付方式,以及违约责任。双方签字后协议生效,争议应通过友好协商解决,如协商不成可向法院提起诉讼。
-
会员招募协议
会员招募协议的细节,规定了甲、乙双方在会员招募工作中的权利与义务。乙方需保守甲方商业秘密,违约需承担责任。乙方按招募会员收费金额的一定比例抽取佣金,并在甲方收到全额款项后支付。双方发生争议应协商,如协商不成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协议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
略谈竞业禁止
不少单位为维护自己的商业秘密,防止员工任意跳槽泄漏商业秘密,对单位造成不利结果,而纷纷与员工订立竞业禁止条款。但由于我国还没有一个比较具体的、完整的竞业禁止法律制度,对竞业禁止的认定缺少统一的尺度,极易产生纠纷。因此,对于竞业禁止,值得我们加以探讨及
-
竞业禁止纠纷是否需劳动仲裁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竞业限制纠纷”属于二级案由“劳动争议”之下的第三级案由。《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条第2款规定,因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所以如果发生竞业禁止纠纷,应当先
-
竞业禁止没有支付补偿金该诉讼还是仲裁
-
竞业禁止纠纷的性质如何区分
-
离职后竞业禁止协议有什么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