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业禁止纠纷的性质如何区分
时间:2024-06-12 浏览:3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竞业禁止属于商业秘密保护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原用人单位起诉劳动者从事与原单位相同或相类似的业务或服务从而构成不正当竞争,尤其是侵害原单位商业秘密的,此时违反竞业禁止约定已经成为侵犯他人权利的手段,该争议已转化为普通的民事纠纷,不应再受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的约束。在实践中,大量发生的案例则是原用人单位以侵害商业秘密为由对劳动者和新用人单位提起诉讼。
劳动者违反竞业禁止义务的法律后果及用人单位的维权途径
一、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和竞业禁止义务
根据《劳动法》第22条的规定,劳动合同当事人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用人单位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如果劳动合同明确规定了保密义务或竞业禁止义务,这些义务将成为劳动权利义务内容的一部分。
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受理范围
如果因劳动者未履行保密义务或竞业禁止义务而导致用人单位商业秘密被侵害,双方发生劳动争议,用人单位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劳动争议案中涉及商业秘密侵权问题的函》(劳社厅函1999]69号)的规定,如果劳动合同明确约定了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内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申请,并根据相关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作出裁决。
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侵害商业秘密的诉讼
如果劳动者违反竞业禁止义务,自营或参与他人经营同类营业,并使用或许可他人使用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用人单位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侵害商业秘密的诉讼。
劳动者违反竞业禁止协议的维权选择
1. 诉讼风险较大
对于劳动者在离职后违反竞业禁止协议,到与原用人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公司工作的情况,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是否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原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很难取证。因此,用人单位提起侵害商业秘密的诉讼存在较大的风险。
2. 申请劳动仲裁的明智选择
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选择申请劳动仲裁作为更为明智的维权选择。劳动仲裁委员会将受理用人单位的申请,并根据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的保密义务和竞业禁止义务,作出相应的裁决。通过劳动仲裁的方式,用人单位可以更有效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减少诉讼风险。
延伸阅读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侵犯商业秘密罪及其客体
侵犯商业秘密罪及其客体的问题。侵犯商业秘密罪涉及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披露或使用商业秘密,侵犯了商业秘密管理制度和权利人的合法权利。证据认定面临权利人配合问题,信息是否属商业秘密需专业鉴定。损失计算是区分罪与非罪的关键,主要包括商业秘密权利人的损失、侵权
-
保密和竞业禁止补充协议
保密和竞业禁止的相关内容。在保密义务方面,规定了员工在合同期限内及解除/终止日后的竞业禁止期内,不得使用和披露公司的保密信息,且相关的知识产权归公司所有。保密内容包括交易秘密、经营秘密、管理秘密和技术秘密。在竞业禁止方面,员工未经公司同意不得兼职、参
-
合同定义与合同项目
甲方聘请乙方作为产品传播推广合作单位的合同定义及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合同详细规定了乙方的推广任务、甲方的支持、合作期限及付款方式等。乙方需保证合法开展市场传播活动,不侵犯第三方知识产权,并在合作期间不得从事相同性质产品的传播服务。合同期限及续签、终止事
-
如何应对商业秘密侵权行为:法律途径与协商解决
应对商业秘密侵权行为的不同途径,包括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投诉、向人民法院起诉或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解决、向当地劳动部门申请劳动仲裁、向公安机关报案以及协商解决。文章详细解释了每种途径的适用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途径维护自身的商
-
商业秘密和竞业禁止的区别
-
竞业禁止纠纷的性质如何区分
-
离职后竞业禁止协议有什么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