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拆迁方案公告后,征收部门会对拆迁范围内的房屋进行调查登记。在一年的期限内,这些房屋是不能办理产权登记手续的。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五条的规定,房屋征收部门应当对拆迁范围内房屋的权属、区位、用途、建筑面积等情况进行调查登记,并要求被征收人予以配合。调查结果应当在拆迁范围内向被征收人公布。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六条的规定,一旦确定了房屋征收范围,就不得在该范围内进行新建、扩建、改建房屋以及改变房屋用途等增加补偿费用的行为。如果违反了这一规定进行了上述行为,将不予补偿。
房屋征收部门应当书面通知有关部门暂停办理与上述行为相关的手续,通知中应明确暂停的期限。暂停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
在签订拆迁协议时,必须审查合同的主体是否为合法的拆迁人,并具备法人资格。如果合同的主体不明确或主体没有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那么合同的签订将面临无法履行的风险。
对于许多被拆迁人来说,他们第一次经历拆迁,对于合同细节的约定缺乏经验。因此,经常会签订内容不明确的合同,导致在后续的履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拆迁协议中必须明确约定的重要内容包括:
(1) 补偿款的总金额及各项补偿内容的具体明细。如果存在厂房出租情况,这些补偿内容的具体明细尤为重要,因为它涉及到双方将来分割拆迁补偿款的份额确定。
(2) 补偿款的支付时间及支付方式。
(3) 安置房、安置土地的面积、具体位置和土地性质。地理位置决定了土地的区位价值,土地性质是住宅、工业还是商业也直接决定了土地的价值。如果双方在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很容易在实际履行中产生纠纷。
(4) 如果签订了补充协议,补偿协议上的内容必须合法,并且不与主合同条款冲突。如果对主合同进行了重大改动,必须明确约定以补偿协议为准。
一般来说,拆迁人承诺的补偿条件,尤其是在合同条款中明确约定的补偿条件,基本上都能够实现。然而,事情总是有万一的。因此,在签订合同时,我们也应该预先防备可能出现的违约情况,并明确约定违约责任。从合同条款的角度来督促拆迁人履行合同。
许多拆迁项目要求在合同签订后立即腾退房屋,并在交房后支付拆迁补偿款。有些项目甚至要求先腾退房屋,然后才将拆迁补偿合同交给被拆迁企业并支付拆迁补偿款。后一种合同履行程序存在很大的隐患。
房屋补偿安置方式的多种情况。对于被征地村落或村民小组建制撤销的情况,可以选择货币补偿或产权房屋调换。对于未转为城镇户籍的被拆迁人,可以在特定条件下申请宅基地新建住房并获得货币补偿。拆迁房屋的其他补偿项目包括搬家补助费、设备迁移费、过渡期内的临时安置补
农村违法建筑的范围,包括农用地上的建筑物和农村建设用地上的房屋。未经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手续在农用地上建房属于违法行为。农村建设用地上的房屋属于违法建筑的情况包括非本村村民或非本村村办企业未经国家征地手续建设和本村村民或村办企业在不符合规划下建房。
婚前房产抵押贷款的征信要求。根据我国的婚姻法及相关解释,婚前财产归属有明确规定,父母对房屋出资的赠与也有相应的法律规定。在办理婚前房产抵押贷款时,银行会考虑征信情况,要求提供配偶的征信报告,以评估贷款申请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确保贷款的安全性和可行
房屋抵押权登记的具体流程,包括提交申请、受理申请、审核、登记、收费发证和立卷归档等环节。同时介绍了根据《担保法》的相关规定,特定财产抵押需要办理登记手续,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其他财产抵押可自愿办理,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