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征地拆迁 > 土地利用 > 土地使用权 > 土地预审有什么作用

土地预审有什么作用

时间:2024-09-07 浏览:60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54422
当前社会中,国家对于建设项目审批之前,通常是需要依法先对建设项目涉及的一些土地利用事项等进行审查。那么,土地预审究竟有什么作用?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进行相应的解答,以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以下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土地预审的作用和相关手续

一、土地预审的作用

土地预审对建设项目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意义:

1. 加强建设用地管理。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用途管制的重要手段。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项目的选址、用地规模等进行审查,能够有效地引导建设项目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防止建设用地盲目扩张,保护耕地,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2. 加强服务功能。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是保证项目合理用地需求的有效措施,通过预审,参与项目的前期审查,及时掌握和了解建设项目用地情况。对合理的用地需求,通过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给予安排;对项目用地安排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和途径,确保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土地预审的手续

进行土地预审需要准备以下文件和材料:

1.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表。

2. 建设项目立项文件,包括投资主管部门下达的项目建议书批复(审批项目)、投资主管部门出具的《核准项目服务联系单》(核准项目)、投资主管部门出具的备案文件(备案项目)或其他依据文件。

3. 规划用地红线图(原件)或征收(用)土地勘测定界图(原件),建设项目区位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图)。

4. 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选址意见书及附图(复印件)。

5.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准或备案项目申请报告。

6. 工商企业营业执照、纳税证明(复印件)。

7. 已完成方案设计的项目需提供设计方案及总平图。

8. 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例如项目所在位置地形数据光盘。

如果需要向省级部门报送,还需提供以下附加材料:

1. 项目所在县市和受理预审申请的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初审意见表。

2. 标明项目用地范围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图。

3. 如果建设项目符合《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确需涉及基本农田的,应出具项目所在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

4. 如果建设项目符合《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确需涉及标准农田易位的,应附具县级政府要求标准农田易位的请示和省农业厅审查同意该项目涉及的标准农田易位的意见。

如果需要向国务院报送,还需提供以下附加材料:

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

2. 建设项目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

3. 由项目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的相关部门和专家论证同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与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的会议纪要。

4. 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听证会纪要。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已登记的地役权申请转移登记提交的材料

    已经登记的地役权因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发生转移时,需要提交的材料和注意事项。包括不动产登记证明、地役权转移合同等。同时,文章还阐述了地役权与相邻权的区别,如救济请求权、提供便利的内容、适用范围和设立方式的不同。

  • 广州城中村改造推高租金助涨房价

    广州城中村改造对租金和房价的影响。市“三旧”改造办正式挂牌成立,计划完成多个“城中村”的清拆工作并启动旧城片区整治工作,预计拆建房屋1000万平方米,这将推高租金和房价。同时,广州市国土房管局也公布了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的措施,以落实执行相关要求

  • 国有划拔宅基地的买卖问题

    国有划拔宅基地的买卖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宅基地属于农村集体土地,其所有权和使用权原则上不能买卖和出让。但在符合规划和法律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例外处理。农村村民申请宅基地需符合一定条件,且需经政府审核批准。涉及占用农用地还需办理审批手

  • 土地权属争议及解决方法

    土地权属争议的定义及其分类,包括国有用地与农民集体之间关于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多类争议。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建立三级权属争议调处平台和联动机制,加强规章制度建设,强化争议调处工作的前期预防和排查,并注重人才培养和业务培训等措施来解决土地权属争议。

  • 使用年限
  • 粤国土资(建)字〔2016〕619号
  • 土地使用证发证机关
土地利用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