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预审对建设项目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意义:
1. 加强建设用地管理。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是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落实用途管制的重要手段。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项目的选址、用地规模等进行审查,能够有效地引导建设项目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防止建设用地盲目扩张,保护耕地,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2. 加强服务功能。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是保证项目合理用地需求的有效措施,通过预审,参与项目的前期审查,及时掌握和了解建设项目用地情况。对合理的用地需求,通过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给予安排;对项目用地安排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办法和途径,确保建设的顺利进行。
进行土地预审需要准备以下文件和材料:
1.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申请表。
2. 建设项目立项文件,包括投资主管部门下达的项目建议书批复(审批项目)、投资主管部门出具的《核准项目服务联系单》(核准项目)、投资主管部门出具的备案文件(备案项目)或其他依据文件。
3. 规划用地红线图(原件)或征收(用)土地勘测定界图(原件),建设项目区位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图)。
4. 建设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选址意见书及附图(复印件)。
5.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核准或备案项目申请报告。
6. 工商企业营业执照、纳税证明(复印件)。
7. 已完成方案设计的项目需提供设计方案及总平图。
8. 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例如项目所在位置地形数据光盘。
如果需要向省级部门报送,还需提供以下附加材料:
1. 项目所在县市和受理预审申请的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初审意见表。
2. 标明项目用地范围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局部图。
3. 如果建设项目符合《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确需涉及基本农田的,应出具项目所在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
4. 如果建设项目符合《土地管理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确需涉及标准农田易位的,应附具县级政府要求标准农田易位的请示和省农业厅审查同意该项目涉及的标准农田易位的意见。
如果需要向国务院报送,还需提供以下附加材料:
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
2. 建设项目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
3. 由项目所在地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的相关部门和专家论证同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与规划实施影响评估报告的会议纪要。
4. 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听证会纪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关于宅基地的规定。其中,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面积不能超过规定的标准。宅基地的买卖需遵循法律,出卖或出租后不得再申请。征收土地时,应给予农民公平合理的补偿,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费等,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农用地
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的权利。农民拥有维护土地所有权及使用权、预征知情权、调查结果确认权等权利。同时,政府有义务公告征地批复结果、土地补偿方案等。在征地过程中,农民有权对补偿标准提出异议,拒绝未全额支付补偿费的政令,并对违法占用土地行为进行举报。
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评估方法,包括农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的补偿评估。针对不同土地类型,文章介绍了收益还原法、市场比较法、剩余法、成本逼近法和基准地价修正法等方法,并考虑了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特殊因素和土地收益、市场情况等多种因素。评估时需准
申请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的法律程序及建设单位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的条件和所需文件。申请人需提交相关材料并经过窗口受理、审核等程序,满足条件后发放施工许可证。申请单位需满足用地批准手续、规划许可证、施工场地条件、施工企业条件、施工图纸和技术资料、工程质量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