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强制拆迁申请书;
(二)裁决调解记录和裁决书;
(三)被拆迁人不同意拆迁的理由;
(四)被拆迁房屋的证据保全公证书;
(五)被拆迁人提供的安置用房、周转用房权属证明或者补偿资金证明;
(六)被拆迁人拒绝接收补偿资金的,应当提交补偿资金的提存证明;
(七)市、县人民政府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规定的其他材料。
1、审查签订合同的主体是否合法
我们签订拆迁协议的一定要是拆迁人,具有法人资格,否则合同的签订会因为主体不明确、主体没有承担法律责任的能力而面临无法履行的风险。拆迁指挥部、拆迁办公室等机构不具备法人主体资格,因此在拆迁结束后可能无法找到他们,更别提以后的履行问题了。2、合同的主要条款内容要明确
许多被拆迁人都是第一次经历拆迁,对于合同细节的约定缺乏经验,经常导致合同内容不明确,从而在履行过程中产生麻烦。拆迁协议中需要明确的重要内容包括:(1)补偿款的总金额及各项补偿内容的具体明细。如果存在厂房出租的情况,各项补偿内容的明细尤为重要,因为这涉及到双方将来分割拆迁补偿款的份额确定。
(2)补偿款的支付时间及支付方式。
(3)安置房、安置土地的面积、具体位置和土地性质。地理位置决定了土地的区位价值,土地性质是住宅、工业还是商业等直接决定了土地的价值。如果双方在合同中没有明确约定,很容易在实际履行中产生纠纷。
(4)如果签订补充协议,补偿协议上的内容必须合法,与主合同条款不冲突。如果对主合同有重大改动,必须明确约定以补偿协议约定为准。
租房拆迁时租户的赔偿权益,根据《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被拆迁人需要对房屋承租人进行补偿或产权调换。同时,不同地区对于承租人是否有权获得拆迁补偿的规定存在差异。另外,出租人在房屋租赁期限内享有特定的权利,如收取房租、决定是否允许转租等,并可以针对承租
强制拆迁的时效性问题,包括公民不服强制拆迁决定后提起行政诉讼的时间限制以及强制拆迁的条件。对于强制拆迁,必须以补偿决定为前提,同时满足其他条件如作出裁决并送达当事人、超过规定搬迁期限未搬迁等。被征收人需知道法律时效,在法定期限内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诉讼
国有土地房屋拆迁申请行政裁决的法律依据,包括参照《城市房屋拆迁行政裁决工作规程》进行执行的相关内容。文章还阐述了拆迁行政诉讼的特征,包括性质、当事人、复议和诉讼程序等方面的特殊性,以及拆迁行政诉讼的司法监督行政性质和内容。此类诉讼成为规范拆迁管理、解
城市房屋拆迁中对承租人的补偿项目,包括搬迁费、提前搬迁奖、临时安置补助费、停业损失补偿、添置物品的补偿以及区位差价补偿等。搬迁费是给予房屋承租人的基本补偿,提前搬迁可获得奖励费,停业损失也有相应补偿。此外,承租人对租赁物进行改善或增设物品,若与被拆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