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拨用地是指政府根据国家机关用地、军事用地、公益事业用地等需求,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给使用人的行为。
征收土地是指基于公益利益需要,对集体土地进行征收并转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是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形式,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征用,并给予相应的补偿。
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但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可以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
第四十六条:国家征收土地时,应按照法定程序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并进行公告和组织实施。
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应在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携带土地权属证书到当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
第五十四条:建设单位使用国有土地时,应以出让等有偿使用方式取得。但是,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的以下建设用地可以通过划拨方式取得:
政府违法征地的应对措施和法律举报渠道,包括被征收人向上级政府、公安机关或检察院举报的途径。同时,文章介绍了农村集体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补偿标准和其他附着物的补偿标准。对于违法征地行为,被征收人应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转业干部是否享有原祖地征收补偿的问题。根据《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确定办法》,征地补偿只能由拥有土地共有权等完整权利的普通村民享有,军人转业后将无法享受原户籍地土地征收经济补偿。然而,部分特定情况下的人员不会丧失普通成员资格,如原籍在本集体经济组织的现役义
无承包权个人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的补偿权益问题。根据法律法规,无承包权人可以获得安置补助费,但无法获得土地征收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支付对象可以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安置单位,个人能得到的补偿有限。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分配程序需依法进行。
村级集体在土地征收中不具备征地资格的问题,强调了征收土地的主体应是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或国务院。同时,文中还介绍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的流程和不同级别审批机关对于土地征收和农用地转用的批准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