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机关在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时,需要遵守一系列规定,以确保公开透明、客观公正的原则。
审计机关通报或公布审计结果时,必须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这意味着审计机关在披露审计结果时,需要确保不泄露国家的重要信息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机密。
审计机关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必须经过审计机关的主要负责人批准。尤其是涉及重大事项的审计结果,还需要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这一规定确保了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重要性的准确传达。
审计机关在通报或公布审计结果时,应当秉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意味着审计机关在披露审计结果时,需要避免主观偏见,确保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审计机关可以按照审批程序向社会公布一些特定的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这包括本级人民政府或上级审计机关要求向社会公布的审计结果,以及社会公众关注的审计结果。此外,还有其他需要向社会公布的审计结果。
关于纳税人的银行账户信息是否要报告给税务机关,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判断。具体的规定可以参考税务机关的相关规定和指导文件。
如果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做出的决定不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首先,可以向审计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要求审计机关重新审视相关问题。
如果复议申请被驳回或者不满意复议结果,可以向上级审计机关提出申诉。
如果申诉仍然未能解决争议,可以依法向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提起行政诉讼或诉讼。
新条例下审计监督范围的进一步明确。审计机关将对财政资金的运用进行跟踪审计,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范围明确,专项审计调查范围增加。同时,审计结果的公布更加开放,并明确不事先通知的直接审计情形。为规范审计机关行为,保障审计决定的准确和公正,新条例还加强对审
从事审计工作的人员所需的要求。审计人员应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并在办理审计事项时回避利害关系,同时负有保密义务。审计机关在封存被审计单位资料时需遵循程序,并由专门领导负责组织和指导审计工作。
国务院公布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新条例为审计部门提供了更具体的权限,包括封存资料和资产、查询账号和存款以及对不配合审计的单位实施处罚。同时,公布审计结果的范围扩大,有助于提升审计的透明度和公信力。虽然增强了审计部门的独立性,但在
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审计机关通报或者公布审计结果,应当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遵守国务院的有关规定。(二)社会公众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