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机关在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时,需要遵守一系列规定,以确保公开透明、客观公正的原则。
审计机关通报或公布审计结果时,必须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这意味着审计机关在披露审计结果时,需要确保不泄露国家的重要信息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机密。
审计机关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必须经过审计机关的主要负责人批准。尤其是涉及重大事项的审计结果,还需要报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这一规定确保了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重要性的准确传达。
审计机关在通报或公布审计结果时,应当秉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意味着审计机关在披露审计结果时,需要避免主观偏见,确保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审计机关可以按照审批程序向社会公布一些特定的审计事项的审计结果。这包括本级人民政府或上级审计机关要求向社会公布的审计结果,以及社会公众关注的审计结果。此外,还有其他需要向社会公布的审计结果。
关于纳税人的银行账户信息是否要报告给税务机关,需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判断。具体的规定可以参考税务机关的相关规定和指导文件。
如果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机关做出的决定不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
首先,可以向审计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要求审计机关重新审视相关问题。
如果复议申请被驳回或者不满意复议结果,可以向上级审计机关提出申诉。
如果申诉仍然未能解决争议,可以依法向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提起行政诉讼或诉讼。
审计机关编制年度经费预算草案的依据,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本级人民政府的决定和要求、审计机关的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定员定额标准以及上一年度经费预算执行情况和本年度的变化因素。审计机关在编制经费预算时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以确保预算的合理性和适应性。
新审计法实施条例的六大看点及其三个变化。其中新审计法实施条例强调审计人员的利益回避、地方审计机关负责人的任免征求上级意见、金融账户保密、资产封存期限、公布上市公司审计结果提前告知以及审计组提出审计报告前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等规定。同时,条例还扩大了审计
审计机关可以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或者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审计机关通报或者公布审计结果,应当依法保守国家秘密和被审计单位的商业秘密,遵守国务院的有关规定。(二)社会公众关注的;
审计机关对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具体组织本级预算执行的情况,本级预算收入征收部门征收预算收入的情况,与本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部门、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下级人民政府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决算,以及其他财政收支情况,依法进行审计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