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金融机构作为保证人时,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金融机构的对外担保余额、境内外汇担保余额及外汇债务余额之和不得超过其自有外汇资金的20倍。
2. 金融机构为一家企业法人提供的外汇放款余额、外汇担保余额(按50%计算)及外汇投资(参股)之和不得超过其自有外汇资金的30%。
非金融企业法人作为保证人时,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 对外保证的保证人的对外担保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50%,并且不得超过其上年的外汇收入。
2. 贸易型内资企业在提供对外保证时,其净资产与总资产的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15%;非贸易型内资企业在提供对外担保时,其净资产与总资产的比例原则上不得低于30%。贸易型企业与非贸易型企业的划分依据是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给企业的营业执照中的主营项目来确定的。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法律中,对公司作为保证人设定了一定的限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司的董事和经理不得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因此,公司没有为其股东或其他个人债务担任保证人的行为能力。
如果董事或经理违反了公司法的规定,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的股东或其他个人债务提供担保,那么担保合同将被视为无效。除非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此情况,债务人和担保人应当对债权人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被禁止行为的主体是董事和经理,而不是董事会。
2. 被禁止担保的主债务为股东或其他个人债务。
3. 限制适用于以公司资产作为担保的情况,如果以个人资产提供担保则不受限制。
4. 如果董事或经理违反上述规定提供担保,在债权人不知道或不应当知道的情况下,债务人和担保人将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在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的情况下,担保人承担的民事责任部分不应超过债务人无法清偿部分的一半。
连带共同保证的法律解释,即当有两个以上保证人为同一债务提供保证且未约定保证份额时,各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在主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要求任一保证人承担全部责任。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无法追偿部分应按内部约定比例分担。
中国担保法关于债务人与担保人责任分割的问题。担保人的保证责任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在一般保证下,保证人在特定条件下可拒绝承担债务;而在连带保证下,债权人可要求保证人独自承担债务。债务人与担保人的具体责任分割取决于担保合同中的约定。
担保法第十八条关于连带责任保证的定义和规定。连带责任保证是当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以要求债务人清偿,也可以要求保证人清偿的担保形式。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加重了保证人的负担,但对债权人更为有利。在审判实践中,需要注意主债务履行期限和主债务人的
我国担保法中保证责任的分类与一般保证与连带责任担保的关系,指出连带责任担保是普遍适用的形式。在一般保证中,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其行使的时间和条件依据担保法的规定。先诉抗辩权的性质是暂时拒绝履行债务,延缓保证责任的承担,而非免除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