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实上,被告黄某某一共向原告王某某借款人民币300万元。第一笔借款人民币200万元发生在2011年9月23日,由李某转账给被告黄某某200万元,被告黄某某向原告王某某出具了借条;2012年2月24日被告黄某某又向原告王某某借款人民币100万元(第二笔借款,即本案所涉及的借款),同样还是由李某转账给被告黄某某,被告黄某某又向原告王某某出具了借条。
2、2011年11月24日、2012年1月9日被告黄某某通过转账向王某某指定的还款账户即李某的账户分别转款人民币120000元、636800元用于偿还原告王某某的借款。
3、2012年8月20日被告黄某某向原告王某某账户转账270000元用于偿还借款;2012年11月16日被告黄某某又分两次向原告王某某账户分别转账人民币2500000元、22000元用于偿还借款。
4、综上,被告黄某某总共向原告王某某借款人民币300万元,而实际上被告黄某某已经向原告王某某偿还了借款达3548800元,可见,被告黄某某已经全部偿还了原告王某某的上述两笔借款。
后被告黄某某多次向原告索要借条原件,但原告以各种理由拒绝交付,故上述两笔借款的借条原件仍在原告处。
四、原告王某某实际上是与案外人李某合伙放贷,借款均由案外人李某的账户划出,但借条均让被告出具给原告王某某,所以从借条的形式上看被告是从原告处借款,但实质上是被告向原告王某某和案外人李某的共同借款。
1、被告黄某某在2011年11月24日、2012年1月9日转账至案外人李某的账户是由原告王某某指定的还款账户。
2、借款的款项是从李某账户实际转出的,被告黄某某还款当然也可以汇入李某的账户。
3、退一步说,如果原告坚决否认被告黄某某2011年11月24日、2012年1月9日的两笔汇款不是偿还原告王某某的借款,那么在2012年2月24日被告黄某某再次向原告王某某借款时,由李某转账给被告黄某某的100万元款项中应当减去之前被告黄某某转账给李某的12万元及636800元,即虽然被告黄某某向原告出具的借条中写明借款是100万元,但实际上借款金额应当认定为24.32万元(100万元-12万元-63.68万元=24.32万元)。
以上代理意见,请予以考虑、采纳。
代理人:
X年X月X日
连带共同保证的法律解释,即当有两个以上保证人为同一债务提供保证且未约定保证份额时,各保证人承担连带责任。在主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要求任一保证人承担全部责任。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后,无法追偿部分应按内部约定比例分担。
中国担保法关于债务人与担保人责任分割的问题。担保人的保证责任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在一般保证下,保证人在特定条件下可拒绝承担债务;而在连带保证下,债权人可要求保证人独自承担债务。债务人与担保人的具体责任分割取决于担保合同中的约定。
我国担保法中保证责任的分类与一般保证与连带责任担保的关系,指出连带责任担保是普遍适用的形式。在一般保证中,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其行使的时间和条件依据担保法的规定。先诉抗辩权的性质是暂时拒绝履行债务,延缓保证责任的承担,而非免除责任。
票据保证人的连带责任。票据保证人的责任在于与债务人对持票人承担连带责任,范围包括票据金额、利息和费用等。与一般保证中的补充责任不同,票据保证中保证人的责任是连带责任,无需先向被保证人请求履行债务,可直接向保证人请求付款。此责任旨在增强票据的信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