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二十条的规定,一般保证人和连带责任保证人享有与债务人相同的抗辩权。即使债务人放弃了对债务的抗辩权,保证人仍然有权利行使抗辩。
抗辩权是指债务人根据法定事由,在债权人行使债权时,对抗债权人的请求权进行抵制的权利。
从上述法律规定可以看出,抗辩权是债务人对抗债权人实现债权的权利,连带责任保证人同主债务人一样享有法律规定的对抗债权人的抗辩权。当债权人行使权利,要求连带责任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时,连带责任保证人并不是一味地承担保证责任,而是可以根据法定事由对抗债权人的要求,拒绝或者延缓履行担保义务。
因此,连带责任保证人合法地行使抗辩权,对提升自身在合同履行中的地位,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将起到积极作用。
连带责任保证和一般保证在保证人与主债务人的权利义务及其责任问题上存在差异。
首先,连带责任保证涉及连带债务,其权利义务和责任适用于连带债务的法律规定。而一般保证人与主债务人之间不存在连带债务问题,只是在保证人向债权人履行债务后,保证人对主债务人享有求偿权。
其次,连带责任保证中的债务人无先诉抗辩权,即不能以债权人是否催告主债务人作为是否履行保证义务的抗辩理由。而一般保证中的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即当债权人要求保证人代为履行时,保证人可以要求债权人先就主债务人的财产诉请强制执行或设有物的担保时先执行担保物权为由而拒绝清偿。
此外,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只有在主债务人不履行时才有代为履行的义务,即有补充性。而连带责任保证中的保证人与主债务人为连带债务人,债权人在保证范围内,可以向债务人求偿,也可以向保证人求偿,债权人无论选择谁,债务人和保证人都无权拒绝。
此外,连带责任保证是由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无规定或约定的情况下也适用连带责任保证。而一般保证则由当事人约定。
最后,连带责任保证的担保力度较强,对债权人有利,保证人的负担较重,而一般保证的担保力度相对较弱,保证人的负担相对较轻。
保证人对债权人不享有请求给付的权利,所享有的只是抗辩权或其他防御性的权利。
具体包括:
第一,保证人可以主张主债务人对于债权人所有的抗辩或其他类似的权利。保证人可以主张主债务人的抗辩权,例如时效完成的抗辩权、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先诉抗辩权等。即使债务人放弃了上述抗辩权,保证人仍然有权主张,因为保证人主张主债务人的抗辩权并非代为主张,而是基于保证人的地位而独立行使。保证人还可以主张主债务人的其他类似权利,如撤销权和抵销权。
第二,保证人享有先诉抗辩权。一般保证的保证人拥有这项权利。根据《担保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可以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且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无效果前,拒绝承担保证责任。先诉抗辩权既可通过诉讼行使,也可以在诉讼外行使。但在债务人住所变更、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中止执行程序以及保证人书面放弃先诉抗辩权的情况下,保证人不得行使先诉抗辩权。
第三,保证人享有一般债务人的权利。保证人作为债务人,应享有一般债务人的权利。例如,保证债务已经单独消灭时,保证人有权主张;保证债务未到清偿日期,保证人有权抗辩;保证合同不成立、无效或被撤销致使保证债务不存在时,保证人有权主张不负保证责任;保证债务超过诉讼时效期间时,保证人也可拒绝负责。
保证人的定义、责任范围及其在法律中的地位。保证人可以为各种形式的债务提供担保,其责任范围与主债务人相当。多个保证人共同承担全部债务责任,但债权人的请求需遵循法律规定。保证人的债务从属于主债务,其追偿权有条件限制。预先行使追偿权需满足特定条件,如债务人
先诉抗辩权在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中的适用范围。先诉抗辩权仅适用于一般保证,不适用于连带保证。同时,本文列举了三种情形下保证人一般不享有先诉抗辩权,包括债务人住所变更导致履行债务困难、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以及保证人书面放弃先诉抗辩权。
未经保证人同意转让债权的情况。若担保人未同意债务转让,无需承担保证责任;若债权方提出申请,担保人需在原保证范围内承担责任,除非另有规定。债务人主动提出转让需担保人书面同意。担保人和债权方若达成协议禁止转让,未经同意擅自转让,担保人无需对受让人承担保证
民法典中关于保证人的担保责任。保证人需承担担保责任,当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时,债权人可要求连带责任保证的保证人按合同约定承担保证责任。保证方式包括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法律对担保人的责任有明确规定,包括主债权及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