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辩权是指债务人根据法定事由,对抗债权人行使请求权的权利。抗辩权包括延期性抗辩和灭却性抗辩。延期性抗辩包括主债务人对债权人同时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等。灭却性抗辩包括主合同不成立或无效、主债务时效届满等。
这主要包括合同撤销权、抵销权等。虽然这些权利并非抗辩权范畴,但对债权人请求权有阻却效力,因此也属于广义上的抗辩权。保证人不得直接行使债务人的撤销权、抵销权,仅得发生拒绝清偿的效力。
保证人享有合同应有的抗辩权,如保证期限未至之抗辩、保证合同不成立或无效之抗辩、保证合同诉讼时效届满之抗辩等。
1、先诉抗辩权(检索抗辩权):一般保证人在债权人就债务人财产强制执行无效果前,得拒绝其履行请求。先诉抗辩权属于延期性抗辩权,但不能永久否定债权人之保证请求权。法院不应剥夺一般保证人的先诉抗辩权,但在判决书中需明确在对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后仍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
2、催告抗辩权:债权人请求保证人履行债务时,须先向债务人请求履行,否则保证人得拒绝履行保证债务。担保法没有明文规定,但最高院相关规定中体现了催告抗辩权的适用范围。
保证人的定义、责任范围及其在法律中的地位。保证人可以为各种形式的债务提供担保,其责任范围与主债务人相当。多个保证人共同承担全部债务责任,但债权人的请求需遵循法律规定。保证人的债务从属于主债务,其追偿权有条件限制。预先行使追偿权需满足特定条件,如债务人
共同保证的效力问题。共同保证在保证人与债权人间的效力适用单一保证的规定,根据是一般保证还是连带责任保证有所不同。对于共同保证在共同保证人间的效力,各国立法不同,共同保证人可能负连带债务、享有分别利益或负单纯保证责任。共同保证在保证人与主债务人间的效力
未经保证人同意转让债权的情况。若担保人未同意债务转让,无需承担保证责任;若债权方提出申请,担保人需在原保证范围内承担责任,除非另有规定。债务人主动提出转让需担保人书面同意。担保人和债权方若达成协议禁止转让,未经同意擅自转让,担保人无需对受让人承担保证
保证人的保证期间以及疫情期间房贷延期的问题。保证人的保证期间由当事人双方约定,如未约定则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六个月。疫情期间,房贷延期时间由借贷双方协商确定,符合条件的借款人可以申请延期,并支付可能的逾期利息。金融机构对受疫情影响的人群在信贷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