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物多押”的风险
根据《担保法》第三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财产抵押后,如果该财产的价值大于所担保债权的余额部分,可以再次抵押,但不能超出其余额部分。然而,如果借款人将房产抵押给多个出借人,一旦借款人破产倒闭,抵押房产将难以处置变现。(二) 土地使用权的风险
在办理房产抵押登记手续时,如果只办理了房产抵押登记,而没有办理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抵押的房产将无法处置变现。此外,根据我国法律规定,集体土地不可以用来抵押。因此,如果农村的集体土地用于办理抵押贷款,必须将其转化为国有土地。(三) 登记期限的风险
在办理房产抵押贷款时,如果将贷款的期限与抵押物登记的期限设为一致,一旦贷款到期无法收回,抵押登记也将到期,担保公司将无法处置抵押房产。(一) 抵押物难以处置
根据“买卖不破租赁”的原则,如果借款人在办理抵押贷款前先将房产出租,即使借款人无法按期还贷,由于租赁关系仍然有效,担保公司也难以处理抵押房产。(二) 租金收入难以获得
在借款人与担保公司签订借款合同之前,如果借款人与抵押房产的承租人签订了长期租赁协议,并要求承租人一次性支付租金,或者借款人以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租金将房屋出租给关系人,担保公司将难以获得租金收入用于还贷。(三) 抵押物拍卖价格不公正
如果借款人未按期还贷,担保公司有权处置抵押房产以归还贷款。然而,根据我国目前的法律规定,承租人具有优先购买权,这可能导致担保公司故意压低房产的拍卖价格。(一) 土地使用期限
我国土地性质分为划拨土地和出让土地,其处置难易程度不同。划拨土地是指由政府部门批准、在土地使用者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交付其使用的土地,或者将土地使用权无偿交付给土地使用者使用的行为。出让土地则是指开发商以有偿的方式取得土地,并向国土资源部门支付土地出让金。担保公司在办理房产抵押贷款时,如果不注意土地的使用年限,将为处置土地上的房产埋下隐患。(二) 处置费用
对于出让土地性质的房产交易,由于房地产开发商此前已交纳土地出让金,在办理土地使用权转让时无需再支付费用。而对于划拨土地性质的房屋土地,处置房产时需要向国土资源部门补交一定比例的土地出让金。担保公司在办理房产抵押贷款时,如果不注意土地的性质,将可能增加处置抵押房产的费用。(一) 建设工程价款优先权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人民法院在审理房地产纠纷案件和办理执行案件中,应依照合同法的规定,认定建筑工程的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优于抵押权和其他债权。因此,在建工程承包人的优先受偿权优于抵押权的情况下,担保公司将不利于处置抵押房产以归还贷款。(二) 税收优先权
根据税收征收管理办法的规定,税务机关征税款优先于无担保债权,除非法律另有规定。这意味着,如果纳税人在设定担保之前欠缴税款,税收优先于担保物权。房屋抵押权登记的具体流程,包括提交申请、受理申请、审核、登记、收费发证和立卷归档等环节。同时介绍了根据《担保法》的相关规定,特定财产抵押需要办理登记手续,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其他财产抵押可自愿办理,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房屋抵押担保期限的相关法律规定和办理流程。在我国,房屋抵押担保期限自房地产抵押合同登记生效之日起至主合同债消灭之日止。办理房产抵押手续需提交抵押登记申请书等文件,经过审查核实后,登记机关会在房地产权利证书上加盖抵押专用章并记录在册,最后收取一定费用并
先成立租赁关系后设定抵押权的情况,涉及相关法律法规如《合同法》和《担保法》。在租赁期间,即使所有权发生变化或抵押人将已出租的财产抵押,租赁合同仍然有效。抵押人应告知承租人和抵押权人关于已出租的事实,否则需承担赔偿责任。这种制度体现了租赁权的物权化原则
房屋抵押和房屋按揭的异同,包括法律关系主体、贷款用途和目的、法律关系内容、法律关系的客体以及买卖合同和担保合同标的物的区别。房屋抵押涉及借款人、贷款人和房屋抵押人,贷款用途不特定;而房屋按揭涉及购房人、房产商和按揭银行,贷款专款专用。两者在法律关系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