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物权法》第二百二十三条的规定,债务人或第三人可以出质以下权利:
1. 汇票、支票、本票。
2. 债券、存款单。
3. 仓单、提单。
4. 可转让的基金份额、股权。
5. 可转让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
6. 应收账款。
7.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出质的其他财产权利。
1. 抵押是一种担保物权,而质押必须转移占有质押物。
2. 抵押不转移抵押物,而质押必须转移占有质押物。
3. 质押无法质押不动产,因为不动产的转移是登记而非占有。
4. 抵押与质押是经济活动中的两种常见担保方式。
5. 抵押与质押是两种不同的担保方式,其法律后果也不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四十条的规定,债务人或第三人可以出质以下权利:
1. 汇票、支票、本票。
2. 债券、存款单。
3. 仓单、提单。
4. 可转让的基金份额、股权。
5. 可转让的注册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
6. 现有的以及将有的应收账款。
7.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出质的其他财产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四十一条的规定:
1. 以汇票、本票、支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出质的,质权自权利凭证交付质权人时设立。
2. 没有权利凭证的,质权自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
3. 根据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股权质押后再签担保的法律效力问题,包括再担保的范围和方式、定义和作用、基本运作模式等。再担保的设立应符合合同法和担保法的规定,经过双方自愿协商和签订书面合同,明确约定关键条款。再担保的法律效力取决于再担保合同的履行和约定的法律效力,但不影响原担保的效
股权质押的法律保护问题。依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股权质押是合法的担保方式,涉及可转让的股票需签订书面合同并登记生效。出质人在质押期间不得自行转让股票,但经协商一致可允许转让,转让所得应优先清偿质权人的债权。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质押适用公司法股份转让规定
比如租金、提供服务或劳务产生的债权、公用事业收费权等都可以用来质押,从而获得融资。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应当解释为对抗要件,即通过书面合同即可设立应收账款质权,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应收账款出质后,不得转让。如果出质人违背诚信原则转让应收账款或续作
②债权凭证交付质权人时质权设立。第四百四十五条 以应收账款出质的,质权自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出质人转让应收账款所得的价款,应当向质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银行不仅应当关心这些应收账款自身的合法有效性,而且应该合理地评估其价值,以确保未来担保权益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