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物权法》第一百八十四条的规定,禁止抵押以下财产:
公立学校作为事业单位,其财产不属于担保范围,因此学校的土地所有权不能被抵押。
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属于公益性质,除非法律规定允许抵押,否则不能被抵押。
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都不得被抵押。
对于所有权或使用权不明或有争议的财产,不能作为抵押物。
被法律依法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不能被抵押。
其他法律、行政法规明确规定不得抵押的财产,也不能被抵押。
质押和抵押是常见的担保方式,但两者有以下区别:
质押必须转移占有质押物,而抵押不转移抵押物。
质押无法质押不动产(如房产),因为不动产的转移不是占有,而是登记。
抵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不转移对特定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作为对债权的担保。抵押物是指被抵押的财产,抵押人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抵押权人是指债权人。抵押权可以是法定的或约定的,具体根据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抵押物必须是抵押人所有的可以转让的财产,不能是法律禁止流通或抵押人不享有的财产。抵押担保应当签订书面合同,合同内容包括被担保的主债务种类、数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抵押物的名称、数量、所在地、权属、抵押范围等。根据法律规定,抵押担保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抵押登记受理机关应当是该财产的管理机关。
质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特定财产移交给债权人占有,作为债权的担保。质物是指被质押的财产,出质人是指提供财产的人,质权人是指享有质权的人。质押担保应当签订书面合同,质押合同自质物或质权移交于质权人占有时生效,合同内容与抵押合同基本相同。
股权质押后再签担保的法律效力问题,包括再担保的范围和方式、定义和作用、基本运作模式等。再担保的设立应符合合同法和担保法的规定,经过双方自愿协商和签订书面合同,明确约定关键条款。再担保的法律效力取决于再担保合同的履行和约定的法律效力,但不影响原担保的效
股权质押的法律保护问题。依据我国《担保法》的规定,股权质押是合法的担保方式,涉及可转让的股票需签订书面合同并登记生效。出质人在质押期间不得自行转让股票,但经协商一致可允许转让,转让所得应优先清偿质权人的债权。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质押适用公司法股份转让规定
债务人在存在多个债权的情况下,哪些债务具有优先受偿权的问题。债务人或第三人可以提供不动产、动产抵押或质押作为债务履行的担保。但当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债权人以抵押或质押财产实现优先受偿需依据法律进行。同时,债权到期的先后顺序与优先受偿无关,是否具备申请
权利质押中的法律风险及限制问题。其中,介绍了权利质押的概念及其作为债权担保的形式属性。探讨了关于权利质押种类中“其他权利”的界定存在的争议,以及实际操作中的限制和公示问题。特别是对于个人理财产品作为权利质押的特殊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指出需要对现有理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