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 > 业主权利 > 相邻权 > 相邻权纠纷法律依据

相邻权纠纷法律依据

时间:2025-02-14 浏览:29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57465
在实践中,我们很多人可能都会接触到有关侵相邻权纠纷这类的问题,但是因为我们对此不是很了解,所以很多的东西都不是很清楚。那么,相邻权纠纷法律依据是什么?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邻权纠纷法律依据

一、相邻关系的处理原则

根据《物权法》第七章相邻关系第八十四条规定,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

二、法律和法规的适用

根据《物权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处理相邻关系的法律、法规有具体规定的,应当依照其规定执行;如果法律、法规没有具体规定的,可以按照当地习惯进行处理。

三、用水、排水的义务

根据《物权法》第八十六条规定,不动产权利人应当为相邻权利人提供必要的便利,包括用水、排水等服务。对于自然流水的利用,应当在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之间进行合理分配。而对于自然流水的排放,则应当尊重其自然流向。

四、通行权的义务

根据《物权法》第八十七条规定,不动产权利人如果需要相邻权利人使用其土地以便通行等必要情况,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

五、建造和利用相邻土地的义务

根据《物权法》第八十八条规定,不动产权利人因建造、修缮建筑物,以及铺设电线、电缆、水管、暖气和燃气管线等必须利用相邻土地、建筑物的情况下,该土地、建筑物的权利人应当提供必要的便利。

六、建筑物的规范要求

根据《物权法》第八十九条规定,建造建筑物时,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并且不能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

七、环境保护的义务

根据《物权法》第九十条规定,不动产权利人不得违反国家规定,弃置固体废物,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噪声、光、电磁波辐射等有害物质。

八、安全保障的义务

根据《物权法》第九十一条规定,不动产权利人在挖掘土地、建造建筑物、铺设管线以及安装设备等活动中,不得危及相邻不动产的安全。

九、损害赔偿的责任

根据《物权法》第九十二条规定,不动产权利人在利用相邻不动产时,如造成相邻不动产权利人损害,应当尽量避免;如果造成损害的,应当给予赔偿。

十、法律依据

处理相邻关系纠纷的法律依据主要是《民法通则》第83条,《物权法》第84-92条。通过以上法律依据,可以明确相邻权利人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以及处理相邻关系纠纷的原则和方法。根据法律和法规的规定,相邻权利人应当相互尊重,合理协商解决问题,维护良好的相邻关系。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耕地的相邻关系

    相邻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定义,主要依据《民法通则》和《物权法》的规定进行解读。阐述了相邻关系中涉及的各个方面,如用水、排水、通行、通风、采光等,以及相关的举证责任和常见的相邻关系类型。在解决相邻关系问题时,应遵循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

  • 相邻权协议的法律效力

    相邻权协议的法律效力,以及其特征和相邻权与地役权的区别。相邻权涉及相邻不动产的权利和义务,法律效力的基础在于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和符合法律的规定。相邻权具有特定的特征,如主体是相邻不动产的所有人或占有人,客体是提供的便利等。处理相邻关系应遵循团结互助

  • 相邻权与地役权的区别

    相邻权和地役权的区别。相邻权并非独立物权类型,是不动产所有权或用益物权的扩展,不需单独公示,具有法定性和对抗性。而地役权是独立的用益物权,需独立公示和当事人协议,可约定有偿或无偿及存续期间。两者在对不动产物权的限制程度方面也存在差异。

  • 城市化发展对建筑物通风、采光和日照权的影响

    城市化发展对建筑物通风、采光和日照权的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建筑物间距缩小、高层建筑增多,导致采光和日照问题日益严重。我国法律对此只有原则性规定,缺乏具体标准,导致案件审理困难。因此,需要加强事前预防、加大对违规开发商的制裁力度,并增加规划审批透明度

  • 小区纠纷找谁解决
  • 相邻权纠纷法律依据
  • 相邻权纠纷是否属于侵权纠纷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