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 > 业主权利 > 区分所有权 > 善意取得制度的法律依据

善意取得制度的法律依据

时间:2024-06-08 浏览:24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57720
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听到一些事情,比如,我托付物品让朋友保管,但是当我不在的时候,朋友却把我这件东西卖给了第三者。那么这个案例应该怎么处理呢?有什么法律依据呢?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来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善意取得制度的定义和特征

善意取得制度的定义

善意取得制度是指无权处分人将其财产有偿转让给第三人,如果受让人在取得该财产时出于善意,则受让人将依法即时取得对该财产的所有权。

善意取得制度的特征

  1. 民事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的社会关系。
  2. 民事法律关系是平等主体间具体的权利、义务关系。
  3. 民事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现的社会关系。
这一制度是近代以来日耳曼法“以手护手”制度设计为基础,又吸纳了罗马法上取得实效制度中的善意要件,从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和效力

善意取得制度的构成要件

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包括标的物、让与人、受让人和“取得行为”四个方面。

善意取得制度的效力

善意取得制度的效力是受让人取得动产所有权。

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

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论基础

关于善意取得存在的理论基础,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包括取得时效说、权利外形说、法律赋权说和占有效力说。其中,大多数学者认为善意取得制度的理论基础是法律上承认占有公信力的逻辑结果,即赞成权利外形说。

善意取得制度的法律依据

善意取得是指转让人在对物的权利存在瑕疵的情况下,受让人有合理的依据认为其拥有处分权而有偿取得该物,法律保护受让人取得的权利,可以合法地占有该物。该物须为动产。

善意取得制度的意义和应用范围

善意取得制度是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而产生的一项法律制度。在广泛的商品交换中,从事交换的当事人往往并不知道对方是否有权处分财产,也很难对市场出售的商品逐一调查。如果受让人善意取得财产后,根据转让人的无权处分行为而使交易无效,并让受让人返还财产,则不仅要推翻已经形成的财产关系,而且使当事人在从事交易活动时,随时担心买到的商品有可能要退还,这样就会造成当事人在交易时的不安全感,也不利于商品交换秩序的稳定。因此,善意取得制度的存在和应用范围对于保护交易安全和维护商品交换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业主大会与业主委员会的区别及职责

    业主大会与业主委员会的区别及职责。业主大会主要负责制定管理规约、选举业主委员会委员、监督物业服务企业等职责。业主委员会则主要负责召集业主大会、代表业主签订物业服务合同、了解业主意见并监督和协助物业服务企业等。此外,文章还介绍了成立业主大会及选举业主委

  •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及种类。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指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并对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根据各国实务和立法,这种所有权可分为纵割式、横割式和混合式三种类型,其中横割式和混合式是研究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重点。

  • 成立业主委员会所需材料

    成立业主委员会所需的材料及其业主委员会的任职条件。包括发起人签名的书面申请、产权证明复印件、登记申请表、选票、授权委托书等文件,以及业主委员会成员需满足的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遵守法律法规、热心公益、责任心强等条件。

  • 商品房共有建筑面积的分摊原则和方法

    商品房共有建筑面积的分摊原则和方法。共有建筑面积包括电梯井、管道井等,不应分摊的部分包括人防工程的地下室等。分摊原则依据权属分割文件或协议,若无则按建筑面积比例计算。分摊方法根据不同建筑类型计算分摊系数,再按照各套内或功能区内的建筑面积比例进行分摊。

  • 业主委员会决定的撤销程序
  • 善意取得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 善意取得制度的法律依据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