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不动产登记条例实施细则》第六十二条的规定,已经登记的地役权因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发生转移的,当事人应当持不动产登记证明、地役权转移合同等必要材料,申请地役权转移登记。如果需要转移登记地役权或者需要进行地役权分割转让,其中涉及到已登记的地役权的部分,当事人应当一并申请地役权转移登记,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如果当事人拒绝一并申请地役权转移登记,应当提供书面材料。不动产登记机构在办理转移登记时,应当同时办理地役权注销登记。
地役权的不可分性从需役地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地役权的一种属性延伸。因为地役权是从属于需役地而存在的,因此它是从属于全部而不是特定部分的。
我国不存在土地共有制,地役权的不可分性只发生在需役地和供役地的使用权共有的情况下。这并非虚构。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物权法》规定的供役地和需役地可以是建筑物、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因此建筑物等共有的情况并不罕见,地役权的不可分性在这些情况下也发挥作用。
以共有的不动产作为供役地设立地役权,即使是共有人中的一人设立的,所有共有人都要承担全部共有不动产的地役权负担,而不是按照各自应有部分承担一部分。这是因为地役权是对供役地具体利用的,不可能存在于抽象的“物”上,它只能是所有权享有的一定比例,是抽象的,因此地役权只能设立于供役地的整体上,而不会设立于应有部分。
《物权法》第166条关于“需役地以及需役地上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部分转让时,转让部分涉及地役权的,受让人同时享有地役权”的规定承认了地役权在享有方面的不可分性。为了使该条规定更加合理,可以将“转让部分涉及地役权的”解释为“如果地役权的行使仅涉及需役地的一部分,那么地役权只在该部分继续存在”的意义。
地役权的取得方式及其性质。地役权可通过设定取得和法定取得两种方式获得。它是一种存在于他人不动产之上的物权,旨在实现特定目的和利益的使用他人土地权利。同时,地役权具有从属性和不可分性,如不得与需役地分离,随需役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消灭而消灭等。
关于土地纠纷申诉期限和土地纠纷处理原则的相关内容。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的规定,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土地纠纷处理需依法进行,保护土地现状和合法权益,维护历史协议和乡规民约,合理处理无偿占有或平调引起的纠纷,保护原社队或个人的权益等。同时
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的法律依据和立案标准。相关规定指出,非法占用农用土地并改变其用途,导致耕地种植条件严重毁坏或污染的行为构成犯罪。具体立案追诉标准包括占用基本农田、防护林地或特种用途林地等数量达到一定标准的行为。此外,文章还阐述了非法占用林地和耕地的具
地役权消失的原因。包括土地灭失、需役地不再需要利用供役地、供役地无法满足需役地的需求、放弃地役权、存续期限届满或发生预定事由、土地被征收以及供役地权利人解除地役权合同等多种情况均可能导致地役权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