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明确规定的不能留置的动产
二、当事人约定好不能留置的动产。
《物权法》第232条规定: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不得留置的动产,不得留置。该规定系留置权适用范围的限制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对留置权的范围作了规定,但是物权法未对适用范围作出枚举性规定,只对留置权的适用范围作出限制,规定了不得留置的两种情形。
1、法律规定不得留置的,按照其规定。
如果法律基于某种原因明确规定某些情形下不得留置或者某些财产不得留置,则须按照该法律规定,不得成立留置权。
2、当事人约定不得留置的,依照其约定。
对于当事人已经明确约定不得留置的动产,都不能成立留置权。留置权属于法定担保物权,法律之所以允许当事人通过约定加以排除,主要是由于留置权的目的是基于公平原则,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担保债权的实现,并未涉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第三人的利益,如果债权人基于意思自治而自愿放弃这一权利,法律也是允许和认可的。
所谓留置权,是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财产,在债务人逾期不履行债务时,有留置该财产以迫使债务人履行债务,并在债务人仍不履行债务时就该财产优先受偿。
1、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
债权人对已经占有的动产,并不能当然成立留置权,留置权的成立必须以已届清偿期而债务人未全部履行为条件。债务人在债权未到期的情况下仍处于自觉履行的状态中,这时留置权还不能成立。只有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债务人仍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才可以将合法占有的债务人动产留置。
2、债权人已经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
其意思主要包括:一是债权人已经合法占有的是债务人的动产,而不是不动产,占有不动产不构成留置;二是债权人必须占有动产。不占有动产不得享有留置权;三是债权人占有必须是合法。其合法占有可以基于承揽、运输、保管等合同的约定而取得的对动产的占有。如果不是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不得留置。
3、债权人占有的动产,应当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但企业之间留置的除外。
除了企业之间留置的以外,留置财产必须与债权的发生处于同一法律关系中。比如,保管合同中寄存人不按期交付保管费保管人可以留置保管物,此时留置权成立。如果保管人对寄存人留置的是债务人的其他财产,则该留置权不能成立。
关于留置权适用范围的法律问题。担保法规定了留置权适用于保管合同、运输合同和加工承揽合同等产生的债权,但物权法采纳了扩大留置权适用范围的意见,没有明确列举适用范围,只规定了不得留置的两种情形。留置权的成立需满足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动产、债权已届清偿期且
留置权的法律规定要件。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权的发生与动产有牵连关系,且债权已届清偿期是留置权成立的关键条件。例如,在维修合同中,若债权人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权与动产有同一合同关系且债权已到清偿期未获清偿,则债权人有权行使留置权。不动产和
我国监察法中关于延长留置措施办理程序的规定。监察机关在需要延长留置期限时,需向上一级机关申请批准,延长时间最多不超过三个月。省级以下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需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并报备上一级机关。留置期间应保障被留置人员的合法权益,讯问时需合理安排时间,并
人被监察委留置的严重性,涉及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的相关法律规定。留置的严重性取决于是否存在犯罪行为,时间限制及审批程序都有明确规定。监察机关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请求公安机关协助,确保留置措施依法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