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明确规定的不能留置的动产
二、当事人约定好不能留置的动产。
《物权法》第232条规定: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不得留置的动产,不得留置。该规定系留置权适用范围的限制条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对留置权的范围作了规定,但是物权法未对适用范围作出枚举性规定,只对留置权的适用范围作出限制,规定了不得留置的两种情形。
1、法律规定不得留置的,按照其规定。
如果法律基于某种原因明确规定某些情形下不得留置或者某些财产不得留置,则须按照该法律规定,不得成立留置权。
2、当事人约定不得留置的,依照其约定。
对于当事人已经明确约定不得留置的动产,都不能成立留置权。留置权属于法定担保物权,法律之所以允许当事人通过约定加以排除,主要是由于留置权的目的是基于公平原则,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担保债权的实现,并未涉及公共利益或者其他第三人的利益,如果债权人基于意思自治而自愿放弃这一权利,法律也是允许和认可的。
所谓留置权,是债权人按照合同约定占有债务人的财产,在债务人逾期不履行债务时,有留置该财产以迫使债务人履行债务,并在债务人仍不履行债务时就该财产优先受偿。
1、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
债权人对已经占有的动产,并不能当然成立留置权,留置权的成立必须以已届清偿期而债务人未全部履行为条件。债务人在债权未到期的情况下仍处于自觉履行的状态中,这时留置权还不能成立。只有债务履行期限届满,债务人仍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才可以将合法占有的债务人动产留置。
2、债权人已经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
其意思主要包括:一是债权人已经合法占有的是债务人的动产,而不是不动产,占有不动产不构成留置;二是债权人必须占有动产。不占有动产不得享有留置权;三是债权人占有必须是合法。其合法占有可以基于承揽、运输、保管等合同的约定而取得的对动产的占有。如果不是合法占有债务人的动产,不得留置。
3、债权人占有的动产,应当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但企业之间留置的除外。
除了企业之间留置的以外,留置财产必须与债权的发生处于同一法律关系中。比如,保管合同中寄存人不按期交付保管费保管人可以留置保管物,此时留置权成立。如果保管人对寄存人留置的是债务人的其他财产,则该留置权不能成立。
《监察法》中留置时间的限制及相关规定。一般情况下,留置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特殊情况下可延长一次,但延长时间仍有限制。省级以下监察机关如需延长留置时间,需经上级批准。监察机关在采取留置措施时,必须依法进行,并可请公安机关协助配合。
派出所留置的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的规定,派出所无权采取留置措施。监察机关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对涉嫌职务违法或犯罪的人员采取留置措施,包括涉及重大复杂案情、存在逃跑或自杀风险、可能串供或销毁证据等情形。对于涉嫌行贿或共同职务犯罪的人员也可采
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的频次和规定。省级以下监察机关需集体研究决定并报上级批准,省级监察机关则需报国家监察委员会备案。留置措施后应通知被留置人单位或家属,且保障被留置人员的权益。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三个月,可申请延长一次。若被留置人员涉嫌犯罪并移送司法机
担保债务的履行方式,包括保证人履行担保责任、抵押物的提供、定金的支付以及留置财产。保证人可担保债务人履行债务并在未履行时进行代偿;债务人或第三人可提供财产作为抵押物,债权人可优先受偿;当事人可支付定金,未履行方将失去定金;合同占有人可留置未按约定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