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送达是一种送达方式,适用于受送达人不愿意接受诉讼文书的情况。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留置送达是一种强制送达方式,即送达人依法将诉讼文件留在收件人住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留置送达适用于向法人或其他组织送达诉讼文书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应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办公室、收发室、值班室等负责收件的人签收或盖章。如果拒绝签收或盖章,就可以采用留置送达方式。
如果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情况,人民法院可以选择向受送达人本人或其诉讼代理人送达。如果受送达人指定诉讼代理人为代收人,那么在向诉讼代理人送达时,也可以采用留置送达方式。
调解书应当直接送达当事人本人,而不适用留置送达。如果当事人本人因故不能签收,可以由其指定的代收人代为签收。
当向债务人本人送达支付令时,如果债务人拒绝接收,人民法院可以采用留置送达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如果受送达人或其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并在送达回证上记录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和见证人签名或盖章。诉讼文书可以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也可以留置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
《监察法》中留置时间的限制及相关规定。一般情况下,留置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特殊情况下可延长一次,但延长时间仍有限制。省级以下监察机关如需延长留置时间,需经上级批准。监察机关在采取留置措施时,必须依法进行,并可请公安机关协助配合。
法院开庭审判的决定及准备工作。包括确定合议庭组成人员、送达起诉书副本给被告人、告知被告人委托辩护人的权利、通知相关当事人和证人、通知人民检察院开庭时间和地点、传唤当事人和相关人员以及公告开庭信息等。所有准备工作应以文字形式记录并附在案卷中,由相关人员
派出所留置的条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的规定,派出所无权采取留置措施。监察机关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对涉嫌职务违法或犯罪的人员采取留置措施,包括涉及重大复杂案情、存在逃跑或自杀风险、可能串供或销毁证据等情形。对于涉嫌行贿或共同职务犯罪的人员也可采
监察机关采取留置措施的频次和规定。省级以下监察机关需集体研究决定并报上级批准,省级监察机关则需报国家监察委员会备案。留置措施后应通知被留置人单位或家属,且保障被留置人员的权益。留置时间一般不超过三个月,可申请延长一次。若被留置人员涉嫌犯罪并移送司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