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送达是一种送达方式,适用于受送达人不愿意接受诉讼文书的情况。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留置送达是一种强制送达方式,即送达人依法将诉讼文件留在收件人住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留置送达适用于向法人或其他组织送达诉讼文书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应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办公室、收发室、值班室等负责收件的人签收或盖章。如果拒绝签收或盖章,就可以采用留置送达方式。
如果受送达人有诉讼代理人的情况,人民法院可以选择向受送达人本人或其诉讼代理人送达。如果受送达人指定诉讼代理人为代收人,那么在向诉讼代理人送达时,也可以采用留置送达方式。
调解书应当直接送达当事人本人,而不适用留置送达。如果当事人本人因故不能签收,可以由其指定的代收人代为签收。
当向债务人本人送达支付令时,如果债务人拒绝接收,人民法院可以采用留置送达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如果受送达人或其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并在送达回证上记录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和见证人签名或盖章。诉讼文书可以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也可以留置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及担保法中有关留置的规定。债权人可以留置债务人合法占有的动产以优先受偿。留置财产需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并且应是可分物,其价值相当于债务金额。留置权人负有妥善保管留置财产的义务,并有权收取孳息。在债务未履行时,留置权人可与债务人
刘某与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纠纷的劳动争议案件。刘某因个人原因未能按时回公司报到,而公司按规定发布公告通知后解除了劳动合同。经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审理,仲裁委员会认为公司操作合规,驳回了刘某的请求。
留置权的实现条件,根据《担保法》和《物权法》的规定,包括合同约定履行期限、通知债务人、留置财产折价或变卖、请求法院拍卖或变卖、以及赔偿责任等。留置权的实现是留置权人在债权未届清偿期时,根据法定条件可以将留置物变价或取得其所有权,以优先受偿其债权。
监察机关对非监察对象的调查权限问题。根据《监察法》的规定,监察机关可以对涉嫌行贿犯罪或共同职务犯罪的涉案人员采取留置措施,对涉嫌贪污贿赂等严重职务违法的人员,在掌握部分违法犯罪事实及证据的基础上,若满足一定条件,也可以进行留置调查。留置场所的设置、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