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是指当事人各方同意将他们之间的不确定的不论是契约性或菲契约性的法律关系已经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一切或某些争议提交仲裁的协议。一个有效的仲裁协议是仲裁得以进行以及仲裁裁决能够被承认与执行的最重要的基本条件。仲裁协议虽是关于解决争议的一种协议,但它本身也可能导致争议的产生。若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约定不完整或不明确,确定仲裁协议的效力往往成为解决双方实体争议的先决条件。因而,解决仲裁协议的有效性问题便成了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法律适用的核心问题。关于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法律适用的含义,有权威学者指出:“仲裁协议的适用法律是指支配与仲裁协议有关的实体问题应当适用的法律。此项法律适用与仲裁协议的解释和协议的有效性及其解除等问题,以及与执行仲裁裁决有关的上述类似问题。此外,某一争议是否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也受仲裁协议的适用的法律的支配”。概括来说,一份仲裁协议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一下几个方面:仲裁协议当事人是否具有缔约行为能力;仲裁协议所含事项是否具有可仲裁性;仲裁协议是否具有法律要求的其他要件等。
处理内容不明确的仲裁协议的三种方法。首先,鼓励当事人自行协商补充完善仲裁协议;其次,在仲裁机构发现协议缺失必要要素时,可以要求当事人补充完善;最后,人民法院在审查仲裁协议时,应理解仲裁与法院裁判是两种并列的解决争议的途径,只要当事人有仲裁意愿,就应尽
涉外仲裁当事人申请外国法院承认仲裁裁决的程序。文章介绍了国际承认和执行仲裁裁决的背景以及中国涉外仲裁当事人的申请程序,并建议委托专业律师办理申请事宜。同时,文章还涉及涉外仲裁中的法律适用,包括程序法律适用和实体法律适用,以及涉外仲裁适用实体法律的三大
新的仲裁司法监督制度中撤销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及其对涉外仲裁的监督和制约作用。文章详细阐述了撤销裁决审查与仲裁协议效力异议审查的区别,以及撤销裁决审查和申请不予执行裁决审查的不同之处。在审查方式和效果上,撤销裁决审查具有主动性和广泛影响力,而申请不予执
合同纠纷的三种调解途径,包括行政调解、仲裁调解和法院调解。行政调解是通过说服教育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方式;仲裁调解是在仲裁机构主持下,通过自愿协商达成解决合同纠纷的协议;法院调解则是在人民法院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平等协商并达成协议。这三种方式均在解决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