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是指当事人各方同意将他们之间的不确定的不论是契约性或菲契约性的法律关系已经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一切或某些争议提交仲裁的协议。一个有效的仲裁协议是仲裁得以进行以及仲裁裁决能够被承认与执行的最重要的基本条件。仲裁协议虽是关于解决争议的一种协议,但它本身也可能导致争议的产生。若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约定不完整或不明确,确定仲裁协议的效力往往成为解决双方实体争议的先决条件。因而,解决仲裁协议的有效性问题便成了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法律适用的核心问题。关于国际商事仲裁协议法律适用的含义,有权威学者指出:“仲裁协议的适用法律是指支配与仲裁协议有关的实体问题应当适用的法律。此项法律适用与仲裁协议的解释和协议的有效性及其解除等问题,以及与执行仲裁裁决有关的上述类似问题。此外,某一争议是否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也受仲裁协议的适用的法律的支配”。概括来说,一份仲裁协议是否有效,主要取决于一下几个方面:仲裁协议当事人是否具有缔约行为能力;仲裁协议所含事项是否具有可仲裁性;仲裁协议是否具有法律要求的其他要件等。
合同中的仲裁协议条款,包括意思表示、仲裁事项和选定仲裁委员会等方面。仲裁协议必须明确表达当事人的意愿,且仲裁事项必须与当事人之间存在特定的法律关系,仅限于合同纠纷或其他财产权益纠纷。选定仲裁委员会时,必须明确指定具体的仲裁机构,否则仲裁协议无效。最后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在涉外民事关系方面的规定。文章明确了涉外经济贸易、运输和海事纠纷仲裁的适用规则,包括涉外仲裁委员会的设立、聘任外籍仲裁员、证据保全程序、仲裁庭的笔录和证据要点、撤销与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情形,以及涉外仲裁裁决在外国的承认和执行等内容
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和相关法律的规定,独立、公正地解决产生于远洋、近洋等水域的运输、生产和航行等海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的海事争议案件包括但不限于船舶救助、货物运输等争议。仲裁委员会依据当事人在争议发生前后的仲裁协议来受理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生效后实施的仲裁裁决撤销程序及其法律背景。该程序的设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当事人权益并借鉴了国际先进做法,但同时也出现了监督程序缺陷及过度强调法院监督等问题。立法者在制定仲裁法时忽视了国情差异及法院自身监督的重要性。文章还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