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994年仲裁法的制定目的之一是将我国的仲裁制度从行政性仲裁改革为国际通行的商事仲裁制度,以适应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此,仲裁法明确规定仲裁机构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然而,仲裁法实施12年来,仲裁工作实际情况与仲裁法的立法宗旨存在较大差距,主要问题是仲裁的行政性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近年来,部分部门和地方恢复或变相恢复了行政性仲裁,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改革方向。具体到仲裁体制改革,首先要解决以促进仲裁机构民间化为核心的问题,包括仲裁机构法人定位、财务管理制度和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三大问题。
仲裁机构法人定位是指确定仲裁机构的法人类型。仲裁法规定仲裁机构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但没有明确其法人组织的类型。国际上设立仲裁机构的模式多种多样,英美法系主要采取有限担保公司的形式,而大陆法系则多为注册的社团法人或商会下设的仲裁机构。不论何种模式,仲裁机构的公益性、非营利性、独立性、民间性是其共有特征。
我国民商法确定的法人类型中缺乏与仲裁机构相适应的种类。我国民法通则将所有事业单位确定为同一种类型的事业单位法人,导致政府在制订管理政策时难以区分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由于民法通则未修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尚未启动,国务院组建仲裁机构的文件只能规定仲裁机构参照有关事业单位的规定解决人员编制、经费问题。
由于仲裁机构法人定位上的缺陷,各地在组建仲裁机构时根据自己对仲裁和仲裁机构性质的理解确定其法人类型。一些将仲裁机构定为行政机关,一些将其定为行政性事业单位,还有一些将其定为全面所有制事业单位。这导致仲裁机构法人定位不统一、不规范的情况普遍存在。
合同所在地法院对仲裁不服上诉的管辖权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后,合同所在地法院对仲裁不服上诉没有管辖权。文章进一步介绍了仲裁与诉讼的区别,包括受理案件的机构性质、管辖依据、审理组织组成原则、审理程序公开性和上诉制度等方面
仲裁裁决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包括形式缺陷和实体错误。形式缺陷指裁决不符合某些国家法律规定的特定形式要求,例如未明确标注必要信息或未采用书面形式等。不同国家对于形式缺陷的态度不同,一些国家将其作为撤销裁决的理由,而多数国家则允许仲裁庭进行修正。实体错误则
中国**象屿集团有限公司与**米歇尔贸易公司签署的钢材买卖合同中仲裁条款的效力争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遵循国际商会仲裁院推荐的条款制作,双方约定了仲裁地点为北京,但未明确约定仲裁机构。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根据法律适用原则,应适用中国法律作为仲裁条款
网上仲裁的法律问题,包括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和理论上的困惑。文章重点讨论了网上仲裁协议的形式有效性问题,以及电子传输方式下的仲裁协议是否符合传统仲裁要求。随着网络交易的增加,对电子文书如电子合同、电子提单和电子仲裁协议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因此需要加强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