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国际公法 > 国际争端解决机制 > 国际争端非强制解决方法 > 如何确定仲裁协议在关联公司中的效力

如何确定仲裁协议在关联公司中的效力

时间:2024-05-23 浏览:17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62237

公司集体理论:拓展仲裁条款的效力

在传统的仲裁理论与实践中,仲裁条款一般不对未签署人生效,仲裁庭也只能针对仲裁协议所约定的争议事项进行仲裁。然而,在**公司中,这种原则的僵化适用可能导致问题。经济生活中经常出现**公司中的某一个成员与第三人签订合同,但合同的履行却涉及到其他成员的情况,这可能导致**公司成员滥用其相互联系,侵犯第三人的合同权利。

仲裁条款的适用范围

如果**公司的一个成员与第三人签订的合同中包含仲裁条款,该第三人是否可以要求与那些并非合同签署人的成员进行仲裁呢?传统的理念认为仲裁条款不对未签署人生效,禁止第三人与该**公司中的其他相关成员进行仲裁,是无法完全和公正地解决争议的。然而,如果允许所有相关公司都仲裁,就必须将仲裁条款的效力在**公司中进行适当地拓展,使得所有相关成员都受其约束。

刺破公司面纱理论与公司集体理论

在公司法律责任的领域里,刺破公司面纱理论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同。该理论允许法院和仲裁庭通过适用该理论将仲裁条款在母子公司之间进行拓展,要求那些没有签署合同但法律人格被滥用的公司承担责任。然而,刺破公司面纱理论并非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否定**公司成员的法律人格。

为了弥补刺破公司面纱理论的局限,国际仲裁实践中逐渐发展了公司集体理论。根据公司集体理论,法院和仲裁庭可以在不否定公司法律人格的情况下,追究**公司相关成员的责任,并要求其参与仲裁。

公司集体理论的适用条件

公司集体理论是指公司集团中的某一个成员与第三人签订了合同,而其他成员虽然未签署合同,但实质性参与了合同的谈判、缔结、履行与终止。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公司之间实际上就形成了一个事实上的经济实体,该实体的成员之一与第三人之间的合同对于那些未签署合同的成员也同样具有约束力。

判定数个公司之间是否构成公司集体的最终标准,就是它们对于同一笔交易的实质性参与。只有在一个公司全面地参与了其他公司与第三人之间合同的谈判、缔结、履行与终止的情况下,才能被认为构成了对该笔交易的实质性参与。

公司集体理论的效力

公司集体理论的适用使得法院和仲裁庭可以在实质性参与的公司之间拓展仲裁条款的效力,而无需否定公司的法律人格。这是因为实质性参与常常导致第三人有合理理由认为多个公司的身份产生了混同,从而认为这些公司构成了不可分割的一体。

综上所述,公司集体理论的发展为解决**公司中涉及多个成员的合同争议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通过拓展仲裁条款的效力,法院和仲裁庭可以在实质性参与的公司之间进行仲裁,以确保各方的合同权利得到保护。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