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院对仲裁的司法干预

时间:2024-03-28 浏览:18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162254

现代仲裁制度与法院的司法干预

现代仲裁制度体现了意思自治的精神,同时,法院对仲裁的司法干预已成为世界各国仲裁的普遍实践。本文将探讨法院对仲裁进行司法干预的必要性,并分析干预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民事法律关系和社会经济秩序的维护,以及对仲裁程序的顺畅进行和裁决的承认与执行的促进,以及对仲裁的尊严和仲裁机构的威信的维护。

一、法院对仲裁进行司法干预的必要性

各国仲裁立法及有关国际条约都存在法院对仲裁的司法干预,这种干预是不可或缺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1、法院对仲裁的适度干预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维护正常的民事法律关系和社会经济秩序。现代仲裁制度充分体现了意思自治的精神,但是意思自治并不意味着个人可以逃避无形的秩序之网,或者只追求一己利益的自私态度。为了保证仲裁的公正性,防止一方当事人的行为侵害他方当事人合法权益,避免当事人的行为影响社会公共经济秩序,各国仲裁立法及有关国际条约允许法院对仲裁进行一定范围内的司法干预。

2、法院对仲裁的干预有利于促进仲裁程序的顺畅进行和裁决的承认与执行。仲裁具有民间性和自愿性,仲裁庭的权力来自于当事人间有效的仲裁协议。因此,在仲裁的整个过程中,仲裁庭无权保证仲裁程序的顺畅进行,也无权执行其裁决。为了保证仲裁程序的顺畅进行和裁决的承认与执行,需要法院对仲裁进行司法干预。

3、法院对仲裁的司法干预有利于维护仲裁的尊严和仲裁机构的威信。仲裁组织解决纠纷的程序性与法律性一般比诉讼弱,且仲裁组织所作出的裁决有时难免有失公正。为了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需要提供救济手段。通过法院对仲裁的司法干预,有条件地撤销仲裁裁决或不予执行裁决,既坚持了一裁终局原则,又维护了仲裁的尊严和仲裁机构的威信。

二、影响法院对仲裁干预程度的因素

各国法院对仲裁的干预程度受多种因素影响。

1、经济体制:实行计划经济法制的国家通常存在较多的国家干预色彩,对仲裁的干预相对较多;而实行商品经济体制的国家,对仲裁的干预相对较少。

2、仲裁制度的完善程度:仲裁制度比较完善、仲裁机构健全的国家,司法对仲裁的维护和支持较大,实际进行监督的少;而仲裁制度不够完善、仲裁机构不健全的国家,需要司法对仲裁加强监督,以保证仲裁制度的贯彻实施。

3、理论基础:仲裁的理论基础不同,法院对仲裁的干预程度也不同。例如,前苏联法学界崇尚公法利益思想,国家干预色彩较浓;而美国受“三权分立”思想的影响,认为法院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仲裁受到法院的监督和制约;在瑞典,法学界认为仲裁属于私法范畴,当事人有充分的权利和自由,仲裁程序几乎不受法院的监督和干预,仅在仲裁结果存在不正当情况时,法院才会进行干预。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仲裁的优势及其重要性

    仲裁作为一种争议解决方式的优势及其重要性。仲裁具备自愿性、公正性、及时性、经济性、保密性和强制性的特点,能够迅速解决争议,减少当事人的时间和精力消耗,保护商业秘密,维护商业信誉。仲裁裁决具有强制执行力,确保得到有效履行。因此,仲裁在解决争议中具有重要

  • 仲裁裁决撤销程序的法律背景及评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生效后实施的仲裁裁决撤销程序及其法律背景。该程序的设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当事人权益并借鉴了国际先进做法,但同时也出现了监督程序缺陷及过度强调法院监督等问题。立法者在制定仲裁法时忽视了国情差异及法院自身监督的重要性。文章还提出

  • 仲裁裁决的申请条件

    关于涉外仲裁裁决的申请条件。首先,当事人申请仲裁裁决需满足双边条约或国际公约的相互承认和执行的条件。其次,仲裁程序必须是正当的且符合规定的仲裁法或选定规则。此外,具有法律效力的仲裁裁决还需满足已经生效和具有执行内容的要求。最后,提交申请书及相关文件是

  • 解决相邻关系问题纠纷的途径

    解决相邻关系问题纠纷的四种途径:协商解决、调解解决、仲裁解决和诉讼解决。前两者通过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解决纠纷,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执行力;后两者则具有法律强制执行力,由仲裁机构或法院依法审理并作出裁决。选择何种途径取决于当事人的意愿。

  • 强制执行的流程
  • 工伤先予执行法人不见了如何处理
  • 劳动调解书有强制执行力吗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