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商务部门对继续履行价格承诺的必要性进行复审的,在复审期间,复审程序不妨碍反倾销措施的实施。
《反倾销条例》
第五十一条 复审程序参照本条例关于反倾销调查的有关规定执行。
复审期限自决定复审开始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
第五十二条 在复审期间,复审程序不妨碍反倾销措施的实施。
在反倾销调查中,是由国内产业的全部生产或合计总产量占大部分的国内生产商提出书面申请,这个申请的内容需要包括下面的内容:
1、具有代表性的国内生产商声称存在倾销的事实;
2、该倾销行为对国内产业相同产品造成的损害;
3、倾销产品与声称的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4、申请人的身份以及申请人对国内相同产品生产价值和数量的综述;
5、该产品在原产地国或出口国国内市场上出售时的价格资料、出口价格资料;
6、所声称倾销进口产品数量发展变化的资料,进口产品对国内市场相同产品价格影响以及对国内有关产业造成后续冲击程度的资料,表明有关影响国内产业状况的有关因素和指数。
在实际中,一经立案,反倾销调查程序就开始启动。外经贸部会同海关总署对倾销及倾销幅度进行调查,经贸委会同国务院的有关部门对损害及损害程度做调查。但是,其中利害关系方需要如实反映情况,按有关部门的要求,提供有关资料。
要是利害关系方不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资料的,或者以其他方式阻碍调查的,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可以根据现有材料做出裁定。
中国对外反倾销立法的概况。中国的反倾销立法始于199年的对外贸易法,后来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并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颁布了反倾销条例。立法动机主要是维护对外贸易秩序和公平竞争,保护国内产业。改革开放以来,外国对华反倾销频发,中国因缺乏反倾销法规而无力
沙丁鱼产品命名争端,涉及欧共体规章是否违反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主要是关于沙丁鱼类新产品描述和命名的争议。申诉方认为欧共体规定只有北大西洋东部的沙丁鱼能以“沙丁鱼”命名销售,违反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相关规定。而欧共体及专家组则认为该规章是技术规章,并规
中国企业在面对外国反倾销措施时的情况。文章指出了外国对华反倾销的特点,如指控次数多、范围广、涉及国家增多以及反倾销税明显偏高等问题。为了应对这些情况,中国企业应加强行业协会的作用,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学习国际贸易法律知识,以及积极与政府合作。通过这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确定倾销造成损害时应当审查的内容,包括倾销进口产品的数量、价格、出口国等。同时,也探讨了商品倾销的目的,如打击竞争对手、建立新市场、阻碍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等。在审查倾销损害时,应依据肯定性证据,不得将非倾销因素归因于倾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