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的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必须由当事人履行。如果有继承人不同意执行或者不配合执行,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必须履行。如果一方拒绝履行,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此外,审判员也可以将执行任务移交给执行员。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也必须履行。如果一方拒绝履行,对方当事人同样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九条的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限为二年。申请执行期限的中止和中断,适用于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和中断的规定。申请执行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的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如果法律文书规定了分期履行,申请执行期限从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如果法律文书没有规定履行期间,申请执行期限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遗嘱和遗赠扶养协议之间的关系。公民可通过立遗嘱指定财产继承人,同时也可与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当两者存在抵触时,遗赠扶养协议优先处理,与协议抵触的遗嘱部分或全部无效。案例中,莫某遗嘱与遗赠扶养协议相抵触,法院最终依据协议判决遗产归属。
莫*爷因担心儿子们争夺财产,早做准备撰写遗嘱,但在丧失独立生活能力后,发现儿子们拒绝赡养。后与邻居小杨签订遗赠扶养协议,去世后引发遗产争夺案。法院根据继承法和司法解释,判决遗产归属于履行了扶养义务的小杨。
关于代位继承权的争议案件。李老先生的继女阿-英的儿子小山要求代位继承张女士的遗产。关于小山是否享有代位继承权存在分歧,但根据继承法规定,小山可以代位继承其母阿-英有权继承的份额。最终,法院判决根据各继承人尽赡养义务的情况分配遗产。
在没有订立遗嘱的情况下,遗产继承的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根据《继承法》,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等,按照第一顺序和第二顺序进行继承。在案例分析中,一案例涉及继承人未尽抚养义务的情况,法院依据《继承法》判决遗产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