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的规定,当合同解除引发争议时,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判决解除合同。
根据该法第九十四条的规定,以下情形之一出现时,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六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根据法律规定主张解除合同时,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如果对方有异议,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
如果法律或行政法规规定解除合同需要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应按照规定办理。
无效合同纠纷是指因合同无效而引起的合同当事人之间的争议。例如,合同无效后,合同当事人就各自返还因合同而取得的财产发生纠纷,争议包括合同无效责任由哪方承担以及承担多少。
有效合同纠纷是指在合同生效的前提下,合同当事人因履行合同而发生的争议。包括合同订立后合同当事人对合同内容的解释、合同的履行和违约责任,以及合同的变更、中止、转让、解除、终止等引发的争议。绝大多数合同纠纷属于有效合同纠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五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依法主张解除合同时,应当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如果通知中明确规定债务人在一定期限内不履行债务,则合同在该期限届满时自动解除。如果债务人在该期限内未履行债务,合同在通知载明的期限届满时解除。如果对方对解除合同有异议,任何一方当事人都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解除行为的效力。
如果一方未通知对方,直接通过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方式依法主张解除合同,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该主张后,合同在起诉状副本或仲裁申请书副本送达对方时解除。
我国合同法中关于约定合同解除的规定。当事人可协商解除合同并约定解除条件。解除权的消灭有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约定的期限限制。合同终止后,结算清理条款仍有效,包括银行汇票结算、商业汇票结算、银行本票结算、支票结算、汇兑和委托收款等方式。清理应按合同约定进行。
我国《合同法》中解除合同与终止合同的区别。合同终止是指按约定履行完毕后结束,而解除合同是在期满前结束。合同终止有多种情形,终止后当事人需履行通知等义务。合同解除可由当事人协商或法定情形导致,解除后未履行部分终止,已履行部分可要求恢复或赔偿。合同解除与
合同违约前的正常履行处理方法以及合同解除的情形。对于预期违约,守约方可采取自救措施、寻求司法救济或坚持合同效力。合同解除的情形包括不可抗力导致无法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明确表示或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以及债务人迟延履行主要债务。
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对一起劳动纠纷案件作出终审判决,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案件中,王某因离岗十分钟被公司解除劳动合同,但法院认为其离岗行为不构成对劳动合同的严重违反,公司解除合同属违法行为。法院根据王某提供的证据,判决公司支付经济赔偿金和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