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合同法第54条规定,当事人一方(误解人)可以要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变更或撤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因此,当事人可以申请变更合同内容或撤销合同。撤销权的行使可以通过协商方式进行,如果对方未反对撤销权人的意思表示,合同将被撤销。然而,撤销权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行使,否则撤销权将消失,合同将变为有效合同。
为认定合同中的重大误解,以下构成要件必须同时满足:
1. 表意人因误解作出了意思表示
首先,表意人必须将其意思表示表达出来,体现在合同条款中,否则无法评价是否存在误解。其次,表意人的意思表示必须是因为误解造成的,即表意人的错误认识与其意思表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2. 对合同的内容发生了重大误解
重大误解必须是对合同的主要内容发生了重大误解,并导致了合同的订立,使当事人能够主张撤销合同。一般的误解并不足以使合同撤销。只有对合同的主要内容发生误解才可能影响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从而使误解方的订约目的不能达到。
3. 误解是由误解方自己的过错造成的,而不是因为受到对方的欺骗或不正当影响造成的
通常情况下,误解是由表意人自己的过失行为造成的,即由其不注意、不谨慎造成的。如果表意人具有故意或重大过失,则不能按误解处理。法律不允许当事人在自己具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情况下,以其行为对自己不利为借口随时提出撤销。在实践中,一般过失或重大过失的区分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4. 误解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有可能对误解方造成较大损失
由于当事人对合同内容的错误认识,基于此种错误认识而订约,必然会影响到其所享受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才能称为重大误解。大多数情况下,误解会给误解方造成一定损失。法律从保护意思表示不真实的误解方的利益出发,允许其撤销或变更合同。即使合同尚未履行,也可能仅造成轻微损失甚至未造成实际损失,仍应按重大误解对待。若以造成误解方较大实际损失为条件,则会将尚未履行的重大误解合同排除在外。
中国《合同法》中关于合同解除的规定,特别是针对合同违约方主张解除合同的限制。合同解除分为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约定享有解除权的合同当事人、不可抗力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以及因违约行为导致合同解除等情形。作为违约方,不能主张解除合同。合同法定解除条件包括不
解除保险合同通知书的撰写要点,包括合同订立事实、违约事实、合同约定的解除权、明确解除合同的意思表示以及保留追究违约责任的权利。文章还提到了保险代理人合同解除通知书的范文及相关知识,包括解除合同的条件。当事人在解除合同的同时,应明确表达解除意图并保留追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关于合同作废的主体及相关内容。合同作废可由合同当事人协商或依法解除。解除合同的方式包括协商一致及约定解除条件。合同解除的情形包括不可抗力、违约行为等,具体情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九十四条的规定。
根据(合同法)第54条规定,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当事人一方(误解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重大误解必须是对合同的内容发生了重大误解,并导致了合同的订立,从而使当事人能主张撤销合同。若以造成误解人较大实际损失为条件,则势必会把尚未履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