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责条款是指当事人约定的用以免除或限制其未来合同责任的条款。
实践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合同双方在订立合同时对条款皆协商一致,但在发生纠纷时,却由于各自对有关条款理解不一而各执一词。因此,就需要对合同的条款进行解释。在解释商品房预售合同中的免责条款时,有以下几个原则可供掌握:
(一)统一解释原则。对免责条款的解释应客观合理,在销售商使用了特殊的术语制定人定式合同,适用于所有购房人时,应以购房人的平均的、合理的理解作为解释的依据,而不允许以销售商单方面、不公平的理解为依据。对相同的情况不允许有不同的解释出现。法院在审理一个开发项目中多个购房人与销售商的预售纠纷时,应注意运用同一标准对免责条款进行解释。
(二)符合合同目的的解释原则。“依符合合同目的的解释,要求在某一合同用语表达的意思与合同目的相反时,应当通过解释更正合同用语;当合同内容暖昧不明或互相矛盾时,应当在确认每一合同用语或条款都有效的前提下,尽可能通过解释的方式予以统一和协调,使之符合合同的目的;当合同文句有不同意思时,应按照符合合同目的的含义解释,摒弃有背于合同目的的含义。”对预售商品房合同中免责条款的解释,应符合合同的目的。如果将免除迟延交房责任条款理解为销售商可以无限期地推迟交房日期,就违背了当事人订立合同的本意。法院不应支持销售商这样的解释。
(三)不利于制定者原则。对免责条款有疑义时,应对制定者作不利之解释,以避免制定免责条款者利用免责条款损害对方利益。罗马法即有“有疑义应为表意者不利益之解释”原则,各国立法也多加以继承。
(四)限制解释原则。指对合同未规定或规定不完备的事项,不得推定适用免责条款。一旦扩张适用就会侵犯购房者的利益。例如:在一商品房预售合同中,对销售商的免责事项一一进行了列举,在最后一项规定了"其他事件",这是个概括性的规定,不能扩大解释为任何事件,而应解释为与先前所列举的事项同一种类的事件。
(五)非定式条款优先的原则。在销售商与购房者订立于定式预售合同,而后又别协商订立了补充协议的情况下,如其中的免责条款发生冲突,应以补充协议为据。这是因为特别规定优于一般规定。
房屋买卖合同无效的具体情况,包括开发商违法项目开发、故意隐瞒或提供虚假预售许可证明以及故意隐瞒已抵押的房屋等情形。当出卖人存在上述行为之一时,商品房买卖合同将无效,买受人有权要求返还已付购房款及利息,并可要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购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
买房时是否需要签署商品房认购书的问题。认购书是一种预约,与商品房买卖合同存在预约和本约的关系。认购书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有效,若依法认定为买卖合同但尚未取得预售手续则为无效。签署认购书后,如违约需按照约定处理定金。认购书与买房合同不同,买房合同包含更详
确认免责条款效力需要遵循的几个重要原则。首先,要求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并协商一致。其次,必须符合社会公共利益要求,保障公民及亲友的生命健康、名誉等免受损害,并维护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此外,要求合理分配权益与风险,并在格式合同中明确说明免责条款内
甲乙双方关于商品房预售合同的违约事宜。甲方未能按时交付商品房,双方经协商达成新的协议。甲方支付逾期交房违约金后,乙方不再提出金钱给付主张或要求。本协议一式三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