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对于经营者构成垄断行为的处罚,应根据其具体的垄断行为进行判断。如果是达成垄断协议的情况,应停止垄断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上一年度销售额1%-10%之间的罚款。
对于经营者违反反垄断法规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情况,反垄断执法机构应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上一年度销售额1%以上10%以下的罚款;如果垄断协议尚未实施,可以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如果经营者主动向反垄断执法机构报告达成垄断协议的相关情况并提供重要证据,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酌情减轻或免除对该经营者的处罚。
对于行业协会违反反垄断法规定,组织本行业的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的情况,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如果情节严重,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可以依法撤销其登记。
对于经营者违反反垄断法规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情况,反垄断执法机构应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上一年度销售额1%以上10%以下的罚款。
确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只有当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的市场行为限制了有效的、自由的竞争,损害了其他竞争者和消费者的利益时,才会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受到反垄断法的禁止和规制。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包括厂商数量众多、互不依存、产品存在差异、进出市场容易以及可以形成产品集团。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厂商和消费者均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但产品差异使得厂商之间存在竞争可能性。同时,行业内的厂商可以形成多个产品集团,这些团体内部产品差异较小
行政垄断行为的界定问题,指出在立法中并没有对“滥用行政权力”进行一般性界定,学者对此存在多种理解。不同的理解会影响对行政垄断行为的认定。文章还指出不当行政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认定问题,适合通过行政复议和其他软监督来实现约束和纠正。真正的民主内部监督机制
中国汽车行业存在的垄断行为,包括进口车通过总代理制掌控话语权、控制经销商最低售价、强制搭售滞销车型以及零部件垄断等。这些行为违反了《反垄断法》的规定,限制了市场竞争,损害了消费者和经销商的权益。
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的区别,包括概念、主导因素、经济运行、产品必须性等方面的不同。行政垄断的危害包括破坏市场竞争、制约整体社会福利提高、破坏经济自由和经济民主以及容易导致腐败。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反垄断法的适用范围和垄断协议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