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的相关规定,对于经营者构成垄断行为的处罚,应根据其具体的垄断行为进行判断。如果是达成垄断协议的情况,应停止垄断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上一年度销售额1%-10%之间的罚款。
对于经营者违反反垄断法规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情况,反垄断执法机构应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上一年度销售额1%以上10%以下的罚款;如果垄断协议尚未实施,可以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如果经营者主动向反垄断执法机构报告达成垄断协议的相关情况并提供重要证据,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酌情减轻或免除对该经营者的处罚。
对于行业协会违反反垄断法规定,组织本行业的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的情况,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处以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如果情节严重,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可以依法撤销其登记。
对于经营者违反反垄断法规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情况,反垄断执法机构应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上一年度销售额1%以上10%以下的罚款。
确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只有当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企业的市场行为限制了有效的、自由的竞争,损害了其他竞争者和消费者的利益时,才会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受到反垄断法的禁止和规制。
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问题,包括在法律中市场份额对经营者市场地位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反垄断法对市场支配地位推定制度的规定。市场份额的推定依据具体情形而定,同时允许经营者通过事实进行反证。如果被推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能证明自身不具有支配地位,则不应认定
反垄断机构对涉嫌垄断行为的调查程序。首先介绍了调查的启动,包括反垄断执法机构和私人主体都有权启动调查,并对举报的保密措施进行了说明。接着详述了调查过程中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进入场所检查、询问有关人员、查阅复制资料、查扣证据和查询经营者账
垄断行为的分类,包括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以及具有或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等。同时介绍了垄断协议的横向和纵向分类,以及我国《反垄断法》对垄断行为的禁止性规定和豁免情形。其中豁免情形需要满足法定正当性要求,并证明不会对市场竞争
自然垄断的定义、原因以及自然垄断行业的技术特征。自然垄断是由于资源条件集中、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等原因形成的行业垄断现象。自然垄断行业具有显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关联经济效应、网络性、大量沉没成本以及市场集中度特别高等技术特征。同时,自然垄断行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