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竞争法 > 反垄断法 > 垄断行为 > 反垄断的申报标准

反垄断的申报标准

时间:2025-05-08 浏览:12次 来源:由手心律师网整理
384175
我国大部分东西都是经过垄断的,但是我国不允许私人垄断,卖方垄断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通过一个或多个阶段,面对竞争性的消费,那么反垄断是什么?反垄断的申报标准是什么?手心律师小编为您总结了相关知识,供您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反垄断是禁止垄断和贸易限制的行为,是针对具有垄断或垄断趋势的公司的干预手段。在19世纪末期,随着世界经济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各国纷纷采取严格的法律立法来进行反垄断的规制。中国自加入WTO以来,也积极承担起反垄断的责任。2011年11月,国家发改委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展开了反垄断调查,如果事实成立,这两家公司可能面临巨额罚款。

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为了明确经营者集中的申报标准,国务院制定了《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该规定共分为五条,以下是各条的具体内容:

第一条:目的

为了明确经营者集中的申报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经营者集中的定义

经营者集中包括以下情形:一是经营者合并;二是经营者通过取得股权或者资产的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三是经营者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

第三条:申报标准

当经营者集中达到以下标准之一时,经营者应当事先向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申报,未经申报的集中不得实施:一是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二是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营业额的计算应考虑特殊行业、领域(如银行、保险、证券、期货等)的实际情况,具体办法由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四条:未达到申报标准的调查

如果经营者集中未达到本规定第三条规定的申报标准,但按照规定程序收集的事实和证据表明该经营者集中具有或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国务院商务主管部门应当依法进行调查。

第五条:生效日期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延伸阅读
  • 常年法律顾问

    公司治理、拟审合同、合同规划

    商务谈判、纠纷处理、财税筹划

  • 专项法律顾问

    并购重组、IPO、三板挂牌

    信托、发债、投资融资、股权激励

  • 审查经营者集中应当考虑哪些因素

    反垄断机构审查经营者集中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对市场进入和技术进步的影响、对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影响、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及其他影响市场竞争的因素。同时,文章还介绍了反垄断调查的内容和执法机构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进入相关场所检

  • 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

    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问题,包括在法律中市场份额对经营者市场地位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反垄断法对市场支配地位推定制度的规定。市场份额的推定依据具体情形而定,同时允许经营者通过事实进行反证。如果被推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能证明自身不具有支配地位,则不应认定

  • 垄断行为的认定规则及程序

    反垄断法中的三个基本规则:本身违法规则、合理规则和除外规则。本身违法规则关注垄断行为的恶意,不考虑实际效果,对于固定价格等典型垄断行为可以直接认定为违法。合理规则则侧重于衡量限制竞争的正负效果,考虑行为是否利大于弊。除外规则包括例外与豁免,适用于特定

  • 如何提起反垄断诉讼

    如何提起反垄断诉讼的流程。当事人可以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向法院提起诉讼,经过审查立案后,进入庭前准备阶段,包括送达书状、告知权利义务等。随后是开庭审理阶段,包括法庭调查、辩论等环节。最后,裁判可以当庭宣判或定期宣判,当事人应遵守法律程序,等待判决结果。

  • 建立以反垄断法为核心的对限制性商业行为进行规制的法律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 自然垄断经营的定义与特征
  • 我国企业合并构成垄断的认定标准
反垄断法知识导航

服务热线:(工作日09:00-18:00)

183-1083-5653

咨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