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律中,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对于经营者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市场份额是认定经营者市场地位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经营者在相关市场上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通常可以推定该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因此,许多国家的反垄断法规定了市场支配地位的推定制度。我国《反垄断法》也对市场支配地位的推定制度及其适用原则进行了规定。
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第十九条第一款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推定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然而,根据第二款规定,如果在前述情形中,有的经营者市场份额不足十分之一,不应推定该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也被称为微量不计原则。
推定制度允许相关经营者通过事实进行反证。根据《反垄断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被推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如果能够提供证据证明其不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则不应认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规定》进一步细化了这一规定,即被推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如果能够根据该规定第十条列举的因素证明其在相关市场内无法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其他交易条件,或者无法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则不应认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
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问题,包括在法律中市场份额对经营者市场地位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反垄断法对市场支配地位推定制度的规定。市场份额的推定依据具体情形而定,同时允许经营者通过事实进行反证。如果被推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能证明自身不具有支配地位,则不应认定
垄断竞争市场的特点,包括厂商数量众多、互不依存、产品存在差异、进出市场容易以及可以形成产品集团。在垄断竞争市场中,厂商和消费者均对市场价格产生影响,但产品差异使得厂商之间存在竞争可能性。同时,行业内的厂商可以形成多个产品集团,这些团体内部产品差异较小
行政垄断行为的界定问题,指出在立法中并没有对“滥用行政权力”进行一般性界定,学者对此存在多种理解。不同的理解会影响对行政垄断行为的认定。文章还指出不当行政是一个复杂和困难的认定问题,适合通过行政复议和其他软监督来实现约束和纠正。真正的民主内部监督机制
中国汽车行业存在的垄断行为,包括进口车通过总代理制掌控话语权、控制经销商最低售价、强制搭售滞销车型以及零部件垄断等。这些行为违反了《反垄断法》的规定,限制了市场竞争,损害了消费者和经销商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