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时,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专项培训是指用于提高职工某项技能的专业类型培训,而不包括上岗培训。然而,许多单位将新员工的入职上岗培训误认为是专项培训,这是不符合要求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时,应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尚未履行部分的培训费用。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培训费用,就不能设立违约金。
关于培训费用的界定,存在许多争议。一些单位认为,他们为员工提供的培训费用包括自己单位的培训老师、设备和工资等支出。尽管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本意是保护用人单位为劳动者额外培训支出的费用。即使不进行培训,单位的培训老师、设备和工资等支出仍会产生。因此,将这些费用视为违约金是不公平的。同时,这些成本的核算也存在一定困难,难以得到仲裁部门的支持。
通常情况下,只有具备外部培训的收费凭证才能计入培训费用。例如,培训公司提供的培训发票或国外公司提供的培训支出清单等。此外,与外部培训相关的差旅费、住宿费和餐饮费等都属于培训支出,可以列入培训费用范畴。当然,这些费用必须有支出凭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劳动者在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下,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具体情形包括: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通常不会获得经济补偿金。
劳动者自动离职的赔偿责任,包括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和损失赔偿的问题。劳动者自动离职属于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应赔偿损失。用人单位需承担证明损失的责任,可扣除工资。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权。未签劳动合同不需缴纳违约金,但有服务期约定和保密事
劳动合同中的聘任和解聘、加班费、保密条款和竞业限制条款等问题。对于高级管理人员的聘任和解聘需符合公司法规定的程序,并在劳动合同中明确区分于普通员工的合同。同时,需注意高级管理人员离职后的加班费问题,并在合同中解决。此外,为防止商业秘密泄露,需增加保密
党员干部的旷工行为及其处分规定。根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旷工行为若情节较重将给予党纪处分。同时,党员干部作为劳动者,严重旷工行为可能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用人单位有权解除劳动合同。
员工因降职离职后的补偿问题,依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可以根据工作年限要求支付补偿金,如无法达成协议可通过劳动部门申请。同时,文章介绍了相关法律条款、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以及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和调整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