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第一款规定,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时,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专项培训是指用于提高职工某项技能的专业类型培训,而不包括上岗培训。然而,许多单位将新员工的入职上岗培训误认为是专项培训,这是不符合要求的。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时,应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尚未履行部分的培训费用。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培训费用,就不能设立违约金。
关于培训费用的界定,存在许多争议。一些单位认为,他们为员工提供的培训费用包括自己单位的培训老师、设备和工资等支出。尽管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但《劳动合同法》的立法本意是保护用人单位为劳动者额外培训支出的费用。即使不进行培训,单位的培训老师、设备和工资等支出仍会产生。因此,将这些费用视为违约金是不公平的。同时,这些成本的核算也存在一定困难,难以得到仲裁部门的支持。
通常情况下,只有具备外部培训的收费凭证才能计入培训费用。例如,培训公司提供的培训发票或国外公司提供的培训支出清单等。此外,与外部培训相关的差旅费、住宿费和餐饮费等都属于培训支出,可以列入培训费用范畴。当然,这些费用必须有支出凭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劳动者在符合劳动合同法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下,可以与用人单位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或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具体情形包括: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用人单位存在违法行为,劳动者主动提出解除劳动合同通常不会获得经济补偿金。
劳动合同期满时,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多种情形,包括未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患职业病或工伤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医疗期内的劳动者、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职工等。同时,劳动者违约离职需承担的责任和劳动合同到期不续签的经济补偿也
劳动合同纠纷中的反诉权,包括被告人是否可自行决定是否进行反诉,以及反诉和诉的合并的相关法律规定。同时,文章还详细列举了用人单位在解除劳动合同时无需支付补偿金的情形,包括劳动者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规章制度等。另外,也介绍了用人单位在特定情况下
劳动者在13个月内未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是否可要求补偿的问题。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超过一个月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有权要求补偿,包括获得11个月的双倍工资。如存在劳动纠纷,劳动者应尽快提出劳动仲裁。为证明劳动关系,劳动者可收集相
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雇主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而无需进行赔偿,当劳动者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二)严重违反雇主的规章制度;(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雇主造成重大损害;(四)同时与其他雇主建立劳动关